变铅链霉菌基因磷硫修饰蛋白DndE的表达纯化与结晶初步探讨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磷硫修饰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第一类发生在DNA骨架上的生理修饰,其是由dnd基因簇编码的DndA、DndB、DndC、DndD、DndE蛋白所调控。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DndE蛋白可能是一类NCAIR合成酶的同源蛋白或者是一种PAPS硫转移酶的同源蛋白,这种功能推测上的模糊性为进一步开展DNA磷硫修饰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准确阐述DndE蛋白的生理功能,我们选择DndE蛋白作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DNA磷硫修饰在物种上的保守性和进化性,我们选择了来源于Streptomyceslividans66的DndE蛋白作为进一步的研究对象。  首先,我们摸索了Streptomyces lividans66 DndE蛋白的表达纯化条件,尝试了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表达标签,如pET-44b、pSJ7、pET-28a。最终发现当利用PSMT3载体进行异源表达与纯化的时候,最终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DndEN-flag-livdan蛋白。在获得稳定的DndE蛋白样品以后,我们对其开展了一系列功能的研究。研究表明Streptomyces lividans66的DndE蛋白存在构象不均一,多聚现象等,且这种多聚与DndE蛋白的浓度有关系。  鉴于DndE蛋白多聚的现象,无法使用NMR技术进行结构的解析,于是我们尝试用X-ray的方法对DndE蛋白进行结晶学研究。在得到比较稳定的蛋白样品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晶筛选和结晶优化,再进行晶体条件初筛的时候得到了一些DndE的晶体,随即对一些晶型比较好的晶体进行优化,可惜的是,由于没有达到晶体解析的分辨率,最终没有得到DndE的晶体结构。  根据最近的文献报道,发现在Escherichia coli B7A的DndE蛋白可能是一种骨架新颖的DNA结合蛋白。于是,我们也猜测Streptomyces lividans66的DndE蛋白是不是也有可能是一种DNA结合蛋白,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设计了随机标记的荧光DNA双链小分子(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FP)对其开展研究,发现DndE蛋白和随机的DNA的双链有较强的结合,故推测DndE蛋白是一种与DNA有着非特异性结合的、新颖的DNA结合蛋白,在整个DNA硫修饰的机制中可能扮演一个传递的功能。
其他文献
3,5-二氯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及农药中间体,主要用于农药、医药、染料等工业。随着3,5-二氯苯胺在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后续产品的不断开发,3,5-二氯苯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绿色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催化反应中。但由于离子液体分离纯化困难,制备成本较高,且回收再生过程损耗多,耗能大,因而在大规模应用时则受到一定的限制。将离子液体固载于聚合物载体是使均相催化剂多相化,其不仅可获得与离子液体本身相当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同时也解决了离子液体用于反应时损耗量较大等局限性问题,因此呈现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本论文工作将丙磺酸咪唑离子
本文主要研究了FeCl3-AlCl3-TiCl4/AC、Cu(L)Cl(L=正丁胺)和RuCl2(PPh3)3三种催化剂对小分子氯代烃偶联反应的性能,考察了不同反应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由于FeCl3-AlCl3-TiCl4/A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氯化氢性能,因而进一步考察了其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活性。通过考察原料的转化率及产物的选择性来评价催化剂的性能,并采用了XRD、BET、SEM等技术
近年来,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由于其在光催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重要应用而备受重视。氧化锌和氧化亚铜是两种典型的金属氧化物。氧化锌(ZnO)是Ⅱ-Ⅵ族具有宽禁带的n型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