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效应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0237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维护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国家推出最低工资制度,希望通过制度手段干预劳动力市场,弥补市场失灵,优化社会福利。但现实的复杂性有时会使最低工资制度的结果偏离政策初衷,例如企业成本上升,就业市场更加不利于弱势群体,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等。那么,最低工资制度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实际经济效果?只有科学准确地阐述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效应,揭示最低工资制度的影响机制,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本文基于已有理论和研究成果,分析中国最低工资现状,重点从劳动供给、劳动需求和收入分配效应三个角度研究最低工资制度的作用和影响,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第一部分,最低工资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首先,明确最低工资制度的目的。国家推行最低工资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缩小收入差距以及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其次,梳理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从萌芽、规范到完善详细阐述每一阶段的发展进程。再次,总结最低工资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最低工资制度的定义、测算、调整和监督等方面。然后,对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收入、就业与失业、企业利润及贫困等方面进行基本统计描述,分析最低工资标准与上述几个方面之间关系的演进趋势。最后,针对当前最低工资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从劳动供给时间和劳动者收入两个角度,研究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供给方的影响。一是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首先,基于理论分析,本文认为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并不确定。其次,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采用离散劳动供给模型和连续劳动供给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能够降低闲暇带给男性劳动者的效用水平,增加男性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时间,而对于女性劳动者,实证结果完全相反,伴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女性劳动供给时间会显著降低。二是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首先,利用劳动力榨取模型,从理论层面指出最低工资制度能够增加劳动者收入;然后,同样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通过实证研究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与劳动者收入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最低工资制度能够提高劳动者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第三部分,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需求的影响。通过考察企业面临最低工资制度的行为反应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研究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需求方的影响。关于最低工资制度所引发的企业经济行为改变的研究,首先理论分析指出企业面临最低工资制度,将会产生多种行为反应。为了规避最低工资制度带来的成本上升,企业可能会直接减少劳动力雇佣数量,缩减管理费用、员工福利和员工工资。更有可能发生生产要素的转移,进行更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利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多种反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企业的确减少了劳动力雇佣数量,企业的管理费用、员工福利和工资支出也有所降低。企业减少了固定资产投入,但是增加研发投入力度;再者,最低工资制度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作为本研究的另外一个重点,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最低工资规定》的实施促使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四部分,最低工资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从减贫和收入不平等角度研究最低工资制度的政策效果。对于最低工资制度的减贫效应,首先,基于FGT指数,构建最低工资标准和贫困广度、贫困深度以及贫困强度的数量关系,指出最低工资制度能够实现减贫效应。其次,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发现最低工资标准和三种贫困度量指标均呈现负相关关系,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居民产生了显著的减贫效应。与此同时,针对近年来存在于城镇家庭中的工作贫困现象,实证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能够降低居民陷入工作贫困的概率,从另一角度证明最低工资制度的减贫效应;关于最低工资制度与收入不平等的研究角度,本文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与收入不平等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关系,具有U型特征,意味着过高的最低工资标准将会拉大收入差距,产生适得其反的政策效果。第五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已有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现实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论证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的影响,及其收入分配效应。本文发现最低工资制度显著影响劳动供给时间,提高了劳动者收入。企业面临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会出现降低劳动雇佣数量、缩减管理费用、增加研发投入等多种类型的行为反应,最低工资制度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除此之外,最低工资制度还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对于缩小收入差距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提出持续加强最低工资相关制度建设、建立最低工资政策效果反馈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伴随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渗透率的不断攀升,一方面分布式光伏的合理配置会对配电网电压起到支撑作用,而另一方面分布式光伏的无约束运行加之其与负荷用电匹配不合理,时常会引
高强度螺栓紧固件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设备的紧固联接上。为了保障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测量螺栓轴向应力大小,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目前,在诸多测量螺栓轴向应力的方法中,基于声弹性原理的超声应力测量法因其具有对工件无损、简单快速和精确度高的优点而得到广泛关注。超声应力测量法通过测量超声波沿螺栓轴向传播的渡越时间(简称声时)来间接测量螺栓轴向应力,因此利用超声法测量螺栓应力,需要事先对
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历史中教师始终对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教育教学的实施形态、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等方面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因此,围绕为什么培
表面纳米气泡的研究在过去二十年里持续增加,已经成为胶体科学和界面物理研究的热点。由于其在工业、医学、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不断显现,因而对表面纳米气泡基础力学性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而要深入的研究表面纳米气泡,则首先要将表面纳米气泡从众多的纳米物质中区分出来。本文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的不同成像模式研究了表面纳米气泡、聚合物纳米液滴和固体微颗粒三种不同纳米物质的形貌特征和纳米力学响应。研究发现:
石墨密封垫片在核电密封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工作环境也比较复杂,可能要承受高温并经受往复荷载的作用。在涉及对密封要求十分严格的行业中,由于法兰系统泄露引起的事故及损失都是相当巨大的,特别是危害源的泄漏还会造成火灾、中毒及爆炸等严重危害。此外,垫片在长时间受压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蠕变,这对其工作效率也会有影响。论文首先基于试验,研究了温度、尺寸等因素对石墨密封垫片的循环压缩回弹性能及压缩蠕变性能,随后
由于传统地铁车站的低集成化和封闭性,以及行车中所产生的数据量过大、数据结构多样且为实时数据,导致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本文在现有传统车站的网络上,利用云平台技术构建了一个服务器集群来采集管理数据。具体的做法是增加了Hadoop分布式系统集群,从地铁运行的综合监控中央实时服务器中提取所有数据信息,将这个海量的数据通过前置信号处理机分类存储在非结构性数据库HBase中。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
为了满足加工、运输、维修以及性能的要求,重型燃气轮机的转子系统在设计制造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轮盘式拉杆组合结构替代传统的整体式结构。拉杆组合转子利用拉杆螺栓的预紧力将各级轮盘压紧构成整体。不同于整体式转子系统,轮盘粗糙面之间的接触会使拉杆组合转子系统的刚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同时也给转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带来困难。本文以拉杆组合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轮盘接触的拉杆组合转子-轴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新型经济高效的运输方式,目前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普遍运用。多式联运货运枢纽作为多式联运作业过程中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节点,承担了货物转运作业的重要功能。科学合理的货运枢纽选址不仅可以提高多式联运作业效率,降低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总成本,还能够降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实现低碳经济,推动多式联运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本文提出在考虑碳排放的前提下,对多式联运货运枢纽的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出行需求的增加,汽车数量迅速增加,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模式使得能源消耗过快且污染较大,因此绿色环保、高效率、低噪音、无接触的磁浮汽车正被人们所期待。本文利用永磁电动悬浮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磁浮汽车的Halbach径向永磁电动轮悬浮系统。该系统结构与径向磁浮轴承相类似,将其动子改为车轮,定子转换为车子运行的导体板道路,当车轮有一定转速时,与导体板有相对运动。进而磁轮与导体板中感
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J.Toynbee)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是继斯宾格勒(Oswald Arnold Gottfried Spengler)之后文明形态史观集大成者。其鸿篇巨著《历史研究》(A St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