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新常态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广与实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也步入了深化改革与规范整治的新阶段。然而,当前的众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投资上仍存在着投资饥渴、扩张冲动、投资浪费等低效率投资甚至非效率投资行为,这不仅影响到公司整体投资效益的提升,更成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与转型环节的绊脚石。究其原因,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引发的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是根源。而公司治理机制产生的制衡效应以及激励效应正是可以缓解此类问题,将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利益趋同,促使其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进而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现有文献为立足点,首先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等进行相应界定。其次,依托之前学者研究的关于公司治理及非效率行为产生的相关理论成果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自由现金流量理论、激励理论等,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归纳划分为“制衡”和“激励”两种机制,来对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财务数据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展开进一步分析研究,得出下列相关结论: 第一,我国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非效率投资问题,且各公司之间的非效率差异程度较大,进一步表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提升有较大空间。第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对非效率投资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制衡”机制对非效率投资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也进一步表明公司的治理机制对能够改善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由此不难看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的“制衡”与“激励”机制都会对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起到显著的抑制与缓解作用。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从现实角度出发,提出关于丰富与完善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措施与建议,进而缓解与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科学化管理,实现国有企业行业的快速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