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铺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治疗组、铺灸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余大鼠均采用番泻叶灌胃加冰水游泳刺激法造模。造模成功后,于造模第15天开始治疗:西药治疗组按0.45g/ml、10ml/kg,每日蒙脱石散水溶液灌胃1次;铺灸组在大鼠背部、腹部分别施灸,各个部位每次连灸3炷,隔日一次,共灸7次;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等容积的生理盐水;除铺灸组外,余大鼠均连续灌胃14天。造模前后及治疗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全部大鼠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每组随机抽取5只于24小时后用50%墨汁灌胃(1ml/只),20min后断头取血,每只取血4ml,同时留取肠标本观察局部结肠组织结构,并对以下指标进行测定:腹部回缩反射容量阈值、小肠碳末推进率、血清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采集数据后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比较: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模型制备组大鼠体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减轻(P<0.05);治疗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下降明显(P<0.01),西药治疗组,铺灸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腹部回缩反射容量阈值:造模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铺灸组、西药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铺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铺灸组比较,西药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小肠碳末推进率比较: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小肠运动功能亢进(P<0.01),西药治疗组大鼠小肠运动功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铺灸组大鼠小肠运动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西药治疗组和铺灸组大鼠小肠运动功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4)各组大鼠血清MTL含量变化: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MTL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西药治疗组、铺灸组大鼠血清MTL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铺灸组大鼠血清MTL水平与西药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5)各组大鼠血清VIP含量变化: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VIP水平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铺灸组、西药治疗组血清VIP水平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或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铺灸组与西药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6)各组大鼠结肠粘膜组织学观察:治疗两周后四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后分别在光镜下观察可见,大鼠结肠黏膜层完整,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铺灸可调节胃肠动力及肠道水电解质的紊乱。其机制可能是调节紊乱的MTL、VIP等胃肠激素分泌、释放来达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