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视眼因其高的发病率为大众所熟知,现在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近视眼是眼睛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不相匹配,眼轴相对过长的结果。如果眼轴过度的延长,像高度近视眼,就会增加视力损害和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严重可致盲。尽管人们对近视眼的研究有几百年的历史,并且提出了很多假说;至今仍没有一个学说可以完美的解释近视眼如何发生及发展,只是把近视眼归因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视眼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近视眼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极大的促进了近视眼研究的发展。目前,建立了两类近视眼动物模型,一种是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form deprivation myopia,FDM),另一种是离焦性近视模型(lens-induced myopia, LIM)。与人类近视眼相比较,以离焦性近视模型和大多数近视眼原型相吻合。因此对离焦性近视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对人类近视眼的认识和理解。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在基因控制下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机体的许多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都会发生细胞凋亡。在眼科领域中,有研究显示细胞凋亡与包括高度近视眼在内的许多视网膜疾病有关。为了更好的把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应用于人类自身,必须选择和人类亲缘关系接近的物种,以及和人类疾病更相似的疾病动物模型。为此,本实验拟建立豚鼠离焦性近视模型,初步了解其视网膜细胞凋亡的情况,以便为更深入的了解细胞凋亡在离焦性近视中的作用机制及探讨对近视眼的防治打下基础。材料与方法选择出生2周左右的健康雄性花色豚鼠30只,无眼部疾患,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Ⅰ组和Ⅱ组分别用-10.0D透镜和-20.0D透镜固定在右眼前,左眼开放,Ⅲ组为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在12/12自然节律下,室内饲养,室温控制在20-22℃。透镜诱导时间为1个月。各组豚鼠在实验前后均进行散瞳视网膜检影验光了解屈光度及应用眼科A/B超检测眼轴长度。负透镜诱导1个月后各组随机抽取6只豚鼠,分别行HE染色和TUNEL法检测视网膜凋亡情况。结果1.各组豚鼠实验眼实验前后屈光度变化实验前3组豚鼠双眼的屈光度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1个月后,Ⅰ组豚鼠右眼平均为(-3.06±0.42)D,Ⅱ组豚鼠右眼平均为(-4.78±0.28)D,较正常对照组(+0.70±0.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形成近视(P<0.05),且Ⅱ组较Ⅰ组形成屈光度更高的近视(P<0.05)。2.各组豚鼠实验眼实验前后眼轴长度变化实验前3组豚鼠双眼的眼轴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1个月后,Ⅰ组豚鼠右眼平均为(7.92±0.10)mm,Ⅱ组豚鼠右眼平均为(8.11±0.04)mm,较正常对照组(7.59±0.07)mm及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HE染色和TUNEL细胞凋亡检测结果Ⅰ组和Ⅱ组豚鼠负透镜诱导眼后极部视网膜内、外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可见散在HE染色阳性细胞,细胞核呈紫蓝色致密状;TUNEL试剂染色阳性细胞,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状染色。其中Ⅰ组豚鼠负透镜诱导眼视网膜凋亡率为(0.35±0.12)%,Ⅱ组为(1.78±0.26)%,Ⅱ组明显高于Ⅰ组,二者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及实验组未遮盖眼均未见凋亡细胞。结论1.在相同诱导时间下,用-10.0D和-20.0D透镜眼罩对豚鼠单眼遮盖,均诱导出明显近视,且度数高的负透镜诱导出更高屈光度的近视。2.豚鼠离焦性近视视网膜细胞存在凋亡,且在近视屈光度高的眼球中,视网膜细胞凋亡多。推测随着近视眼进展,视网膜细胞凋亡增多,达到一定的积累量时,会影响到视网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