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现行体育课的授课制度,受到学生体育课上课时间不足、场地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各个高校的体育环境不同,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的体育锻炼效果不高,所以应从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着手,来提升学生自觉参与体育运动效果。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为促使大学生进行课余体育活动,普遍采取“刷卡”的方式,在一些固定的体育场馆进行刷卡锻炼,对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进行监督。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效果,所以本研究从以智能手机为基础的运动智能软硬件上得到启发,得出了运动智能软硬件在高校课余体育活动中的使用方式方法,供各个高校进行参考使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非结构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基于运动智能软硬件在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的应用场景为研究对象,对运动智能软硬件的使用方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访谈了部分大学生和公体课教师,以他们对运动智能软硬件的了解为基础,对运动智能软硬件在课余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状况做出了前景研究,认为运动智能软硬件可以产生促进大学生体育活动动机产生、提升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习惯、课余体育活动项目的拓展、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指导、解决高校体育场地的供需矛盾、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监管课余体育活动等作用。本研究还设计了运动智能软硬件参与课余体育活动中的评分方式,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力量、耐力、柔韧性等身体要素做出相应的使用方案。对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运动方式中引入运动智能软硬件方式进行了研究。且利用运动智能软硬件中的健康知识和高校体育教师审查推荐的结合来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发展身心健康。基于以上的调查研究,本文认为运动智能软硬件可以推动大学体育社交圈的建立,可以帮助高校建立自己的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大数据,更加全面的提升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动力,可以组建高校课余体育指导团队,对课余体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答,并且积累对突发的体育意外事故的应急反应的经验,还可以不断完善运动智能软硬件在不同课余体育活动中的使用方式。希望这些建议能在未来大学生参与的课余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