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修复的伦理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oukang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命脉。在人水关系日益紧张的当前社会,河流生态修复对于推进河流生态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凸显人类对河流的伦理义务和道德责任,促进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因此,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审视和思考河流生态修复,进而构建系统的河流生态修复伦理体系十分必要。河流生态修复是利用河流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原理辅以工程措施、生物化学手段来改善、改良、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科学治理方式,具有长期实践性、科学系统性、因地制宜性和景观审美性的特点,在促进人河关系改善、推动人与自然相和谐,以及弘扬“真善美”上具有积极的伦理价值。河流生态修复作为促进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蕴含着丰富的西方生态伦理思想资源,包括施韦泽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利奥波德大地共同体的思考、“自然价值”的探寻以及深生态学的理念。河流生态修复的自然观充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传统伦理思想,对于河流的尊重表征着古代生态道德中崇尚水敬畏水的思想内涵,顺应河流自然规律的治理手段彰显着道家“自然无为”的实践观。在确证河流生态修复是中西伦理思想资源的多元并融后,河流生态修复作为践行生态伦理的科学治理手段,必然存在伦理依据作为其理论支撑。河流生态修复以河流的生命论、价值论以及权利论为伦理理论依据,以尊重保护、整体统筹、公平正义、共治共享等标准为伦理实践原则,从伦理层面显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友好性和生态合理性。对于伦理基础的理论性探索延伸至现实层面,必然寻求完善河流生态修复伦理的伦理路径。从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四个角度探寻河流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河流生态修复的伦理路径。政府作为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者和主导者,必须具备生态伦理意识和道德责任意识,企业要树立环境友好和绿色生产的观念,推动生态修复效果的实现,公众应自觉内化人与河流的道德关系,做河流生态修复的促进者,媒体因其广泛的传播效力,是引导全民关注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力量。
其他文献
低渗透油藏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基质致密的特点,对低渗透油藏进行调剖堵水存在着注入性和封堵强度之间的矛盾。针对低渗透非均质(裂缝)油藏对于深部调剖技术的迫切
CO2氧化丙烷脱氢与直接脱氢和O2氧化脱氢技术相比,具有反应温度相对较低和丙烯选择性高的优势。此外,CO2作为温和氧化剂,在脱氢反应过程中存在与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耦合以及消积炭反应,有利于提高脱氢反应活性和催化剂稳定性。目前,CO2氧化丙烷脱氢制丙烯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贵金属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但仍存在丙烯产率低和催化剂失活快等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第三主族氮化物(BN和GaN)可以活化烃类
从国家推行的分级诊疗政策上,在三甲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系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医疗改革的重点;从国家养老政策上,机构、社区、居家三者之中社区是最现实且可操作性最强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社区医疗也是社区养老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立足于社区医疗也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服务老年人,满足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需求是十分值得研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空间适老化设计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