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区域一体化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选择。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所面临的京津冀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和历史因素的制约,特别是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十分严峻,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不断挑战京津冀的环境承载力,直接影响着京津冀三地区在经济、政策、环境等方面一体化进程和低碳化高质量发展。为此,本文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把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经济、资源、绩效和环境作为统一的低碳复合系统,测算三地区低碳协同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协同路径进行探究,对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政策精准制定和科学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首先,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确定通过能源活动、工业生产活动、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居民食品消费、废弃物处置五个主要碳排放源测算京津冀各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发现: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最慢,天津和河北增长较快,河北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值最大。
其次,基于国内外典型的区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避免指标间的重叠和相关,通过条件广义方差极小法对初步选取的指标进行筛选,结合数据可得性,最终筛选出17个具体指标作为京津冀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京津冀低碳协同发展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虽然京津冀整体低碳协同发展程度是上升的,但在2017年才进入一般协同状态。
再次,基于对京津冀低碳发展协同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促进京津冀三地在低碳发展方面的协同调控对策。主要是从增强居民环保意识、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构建完善低碳交通系统、科技与创新并举推动京津冀经济发展、实施“生态补偿量化”调节区域利益不均衡发展等五个方面提高京津冀低碳发展协同度。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京津冀低碳协同发展现状进行的量化分析,旨在发现京津冀低碳发展协同程度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协同发展对策建议,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判据。
首先,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确定通过能源活动、工业生产活动、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居民食品消费、废弃物处置五个主要碳排放源测算京津冀各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发现: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最慢,天津和河北增长较快,河北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值最大。
其次,基于国内外典型的区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避免指标间的重叠和相关,通过条件广义方差极小法对初步选取的指标进行筛选,结合数据可得性,最终筛选出17个具体指标作为京津冀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京津冀低碳协同发展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虽然京津冀整体低碳协同发展程度是上升的,但在2017年才进入一般协同状态。
再次,基于对京津冀低碳发展协同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促进京津冀三地在低碳发展方面的协同调控对策。主要是从增强居民环保意识、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构建完善低碳交通系统、科技与创新并举推动京津冀经济发展、实施“生态补偿量化”调节区域利益不均衡发展等五个方面提高京津冀低碳发展协同度。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京津冀低碳协同发展现状进行的量化分析,旨在发现京津冀低碳发展协同程度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协同发展对策建议,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判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