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桓与晚清外交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程。中国传统的朝贡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清政府不得不选择一种新的外交制度。张荫桓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机遇之下,凭借自己的才华,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本文第一章介绍了张荫桓早年的外交历练。张荫桓(1837-1900)字皓峦,号樵野,广东南海县人。他以非科甲出身发展成外交能员,要综合时代、地域、经世思潮影响、清政府对外交人才的急需以及他本人的才华等各方面因素。通过早年在地方以及总理衙门短暂的外交历练,他的外交才能得到了展示与提高。   第二章和第三章阐述了张荫桓担任驻外公使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张荫桓在担任驻外公使期间,积极维护国家尊严和权益。在领事制度的建设方面,他积极交涉小吕宋设立领事问题,对无领事地区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在保护华工问题上作出了重要贡献,积极交涉美国排华法案问题,为华工案成功索赔并妥善散放赔款。他非常关注侨民的民生问题,在华侨子女教育、华人医院的设立以及华人社会的整顿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除了谈判活动之外,张荫桓还开展了广泛的涉外交谊活动,积极参加驻在国和外国公使举办的活动,并经常举办宴会以联络外交界人士,对于扩大中国的影响及为以后外交活动的顺利展开打开局面。他对西方文明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认真撰写日记,为后人了解并学习西方提供了重要资料。   第四章阐述了张荫桓在总理衙门中的重要地位。本章通过详细论述回国之后的张荫桓在中日马关议和、《中日通商行船条约》谈判、主持筹借第三期对日偿款、中德胶澳交涉以及中俄旅大租借等重大外交事件中的表现,证明他在总理衙门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清廷外交礼仪改革方面,张荫桓也做出了重大举措,本文以光绪帝接见德国亨利亲王为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这次改革予以客观评价。本章最后对张荫桓的西学富强思想和实践展开了论述,多年的外交生涯使他认识到要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只能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从科技和教育方面进行改造。   张荫桓是一位有才干的外交家。他认真履行清政府交付的各项外交任务,为维护国家权益做出重要贡献。尽管在张荫桓努力之下,中国还是损失了相当多的利权,但从当时的外交空间来看,弱国无外交,在列强环伺的时代,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是当时最为实际的做法,从这一点上说,张荫桓已经做出了他的最大努力,要历史地看待问题,不能苛待前人。  
其他文献
东晋南北朝时期益梁地区动荡不安,自西晋末年流民之乱到589年隋朝统一。短短的两百多年先后有9个政权在此统治,叛乱、兼并战争不绝于史。故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在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之前的菲律宾处于巴朗盖社会,其土地制度是以村社公有为主,私人份地并存的状况。西班牙殖民入侵后,殖民者将欧洲大陆的赐封制度移入菲律宾,建立封建大庄园,地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赋税和徭役是国家存在和运转的基础,历代中央政府无不把赋役的征发当作第一要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乡村社会政治结构和控制机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马哈蒂尔民族主义思想的来源、发展演变以及主要影响。民族主义在世纪交替之际重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是因为其在20世纪对世界造成的影响,还是因为在
能源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能源安全战略在国家总体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能源安全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涉及能源供给与能源需求、能源政策
本文的主旨,是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早期法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口迁移特点进行考察。从阐释该时期法国农村人口迁移的总趋势入手,对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进行深入论述,并分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1928到1937年间是北平职业教育变革、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以这一时期北平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主线,从北平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毕业生的就业与社会评
明清之际的晋商在中国商业舞台上十分引人注目,在其特定的商业伦理支配下,他们表现出一副多样化的脸孔,既有讲求信用、诚信待人的一面,又有捐资办学、赈灾纾难等慈善爱心的一面,还
明清时期是腾冲地区得到大开发的时期,是历史的重要转折。而这变革的推动力,是移民的到来。因此,研究这一时期腾冲地区的移民问题,有助于理解腾冲地区的开发,有助于理解明清时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