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建成环境评估问卷研究——灾后重建中小学校建成环境评估研究系列之一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unqiang6455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但由于在数量大、时间短的情况下,很多重建项目存在前期科学分析不足、中期建设标准化、后期使用缺乏有效评估等问题。所以对灾后中小学校建成环境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估,不但可以为学校的后续建设提供有益的专业指导,也可以为灾后中小学生心灵的快速健康恢复提供有益的建议,还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核查指导的依据,更可以为灾后重建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量化的蓝本。   收集真实反映灾后中小学校建成环境使用情况的一手资料,是建立灾后中小学校建成环境评估体系的基础和根本。但由于5.12汶川地震灾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使灾后中小学校的调研工作呈现出多方面的复杂性,以传统的以对少数个案的深入观察和访问为主要手段,以定性分析和主观洞察为主要分析方式的实地研究方法已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问卷调查是目前社会调查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在建成环境主观评估研究中,问卷多用于个人行为和态度的测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指导实践工作。   本研究是灾后重建中小学校建成环境评估研究的组成部分,从建成环境评估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的理论入手,将问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应用于灾后重建中小学校建成环境的评估中。本文针对目前建成环境评估方法下问卷调查存在的问题,首先了解灾后中小学校建成环境评估问卷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接着对灾后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并应用问卷初稿收集灾后中小学生的使用感受,希望在现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结果的反馈建议,得出灾后中小学校建成环境评估问卷的优化建议和问卷优化设计实例,为灾后中小学校建成环境评估的后续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也为灾后中小学校建成环境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内地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老年人口数量增速明显。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老年人居住问题日益突出,在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上必须要找出适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载体,其重要性日益显现。从校园建设层面来看,校园环境不仅是一所高校的实体所在,同时是高校形象的一种展示。从校园使用者角
本论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实践项目图件部分,即连云港某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图;下篇为工程设计研究报告,即论文的正文部分。  工程设计报告以“中学校园外部空间中的自发性活动
相对丰沛却又低技的人力资源和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施工制造体系的共存与混合是过去二、三十年中国建造领域的典型状态,也成为中国“半工业化”条件下最为根本的生产特征。在向前
本文结合南京河西地区居住街区的现状分析,从城市的角度,对城市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公共空间类型——居住街区的户外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居住街区的户外公共空间不是新鲜的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办公模式的变革以及办公环境人性化的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各种因素的综合要求下,对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空间能否及时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提出了更高要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居住问题尤为突出。北京作为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居住现状不容乐观,传统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居家养老和
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寒冷地区。在我国,寒地城市大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寒地人口近三亿。由于寒地特有的气候特征,长久以来影响着其城市的
本文以“易地集中保护模式下的古民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作为展陈再利用的集中规划和单体改造的适宜策略。从规划和单体设计两个层级分别论述以保护为前提的展陈利用方式。规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均在积极发展创新型城市,发展创新城市需要理论支持。而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中并没有关于科技园建设促进创新城市建设的理论。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搬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