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gu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要求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目前尚有种种因素限制着住房消费的实现,致使住房消费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即由此问题入手,围绕着住房消费中的“房价收入比、住房租售比、住房消费支出比”三个重要的比例关系,分五章进行论述,旨在探索出一条促进住房消费的有效途径。 住房消费需要,是实现住房消费的主观条件;住房消费需求,是实现住房消费的客观经济条件、要实现住房消费,此两者缺一不可。本文通过一个由住房自身条件(如住房质量)和住房服务条件(如住房中介服务机构)构成的住房消费满意程度的函数,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只有当住房自身条件和住房服务条件使消费者的住房消费需要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时,消费者才会在主观上产生住房消费的愿望。 然后,通过一个由家庭收入、住房价格及住房消费信贷构成的住房消费能力的函数,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房价收入比是衡量住房消费能力的最重要尺度,住房消费信贷是提高住房消费能力的有效工具;只有当房价收入比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借助于住房消费信贷的支持,消费者才在客观上具备了实现住房消费的能力。经分析、测算,我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在2.0至5.0之间是比较合理的。 由于住房价值大、使用年限长,其消费同时有租赁和购买两种方式。消费者对该两种方式的选择,是基于此两种方式所产生的住房消费的经济效益上的差异。评价该两种方式相对经济效益的指标是住房租售比。租售比过大,会使对住房租赁的需求小而对住房购买的需求大;租售比过小,会使对住房租赁的需求大而对住房购买的需求小。租售比无论过大或过小,都将带来住房消费市场结构的失衡,都将对住房消费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只有租售比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且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自由选择住房消费方式,才能使住房们费市场获得较大的发展。经分析、测算,我国目前的住房租售比在1:260至1:280之间是比较合理的。 国际经验表明,住房消费支出比是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而上升的,住房消费支出的增加,使住房消费水平随之得到提高。在我国传统的住房实物分配、低租金使用的城镇住房制度下,较低的住房消费支出比曾带来了住房消费水平在一定范围内的提高,但住房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终将受到住房消费支出比过低的阻碍。对比国外和我国农村的情况,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要想使城镇住房消费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必须将住房消费支出比提高到一定程度。经对比研究,我国目前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消费支出比在15%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最后,针对前几部分的分析论述,本文对当前启动住房消费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建议:!、狠抓往房质革管理2、形成合理的仆u伊浓;3、凋整城镇职D 资制度,尽快烙实往儿分配货币化方案;9、鼓励投资性工G 沾跃往房门了场;5、提剽Z鹰租帜比;6、积极。用税收杠杆:7、完善0房消费信贷。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代具有开拓精神、渊博知识和强健身体的新人,从终身体育培养的观点出发,针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对职校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职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一个衔接点,是中职生形成良好健身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和提高体育能力的重要时期。因而通过完善的体育教育来促进职校中职生的全面成长,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工
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因此必须将德育教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只有提高学校和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才可以保证小学德育工作
一、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思想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十分重视大学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查理斯·R·范海斯(charles R·vanhise)任校长时期提出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 Idea)。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包括:(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
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许多高校在考试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方面都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在考试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考试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考试方式单一,考试重知识、轻能力,考试内容狭窄,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因此,加强考试管理和考试改革已成为一个现实而又重要的课题。    一、考试制度改革的内容    1.完善考试管理制度  考试管理是一项科学、规范的管理,不是随意和
考试作弊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监管和处罚虽日趋缜密和严厉,但仍屡禁不止。作弊人数虽不多,但作弊现象的危害性却十分严重,它严重破坏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影响考风考纪和学风。目前相关研究论文关于作弊问题的研讨,大多从教师或教学管理者的视角和立场出发,把作弊学生作为对立面来进行论述,分析作弊的危害、手段、类型、特征、惩治对策等内容。从学生的视角反思教务管理者和教师在作弊行为发生的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