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金融泡沫总是与我们的经济社会如影随形,而每一次泡沫的生成和破灭总会对经济社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2007年爆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随着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对相关问题的探讨也在不断深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希望能从独立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并积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创新。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力图不局限于已有的某一种泡沫理论,而是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来看待资产价格泡沫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首先,通过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的简单梳理,以分析中国金融资产总量增长及其结构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在货币化进程中存在着狭义流动性渐趋紧缩的倾向,并对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进行了经验上的分析:本文通过以股票代表证券进行的中国经济证券化程度的分析,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对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中国经济的增长几乎不产生关联性影响。其次,本文在一般均衡的跨时分析框架下,分析了资产价格泡沫对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在资产价格无泡沫状态下,在资源可自由流动、完全竞争且处于稳定均衡状态下的经济中,消费者家庭不可能通过跨期消费转移而获益;生产者部门的产出、生产者部门的最优资本存量、金融部门的最优资本存量均以相同的增长速度实现增长。而金融资产价格的泡沫性增长,对消费者家庭当期消费水平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此时一国经常账户与该国的永久产出水平、消费者家庭对消费的跨期偏好、资产价格泡沫性增长率在时间上的运行轨迹、消费的跨时替代弹性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若经济稳定均衡增长,金融部门的资本存量将与实体部门的资本存量处于一个稳定的比例关系之中;当资产价格存在泡沫时,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的资本存量将偏离这个稳定的比例关系,资本在两部门间配置失衡,经济也因此偏离平衡增长路径。因此,资产价格泡沫对消费者的消费并不具有明显的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但资产价格泡沫的存在会导致资本在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之间的配置失衡,从而使得经济偏离均衡增长的路径。第三,本文通过对传统的IS—LM模型的扩展,分别构建了封闭经济下和开放经济下的两部门的经济体系,并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分析了当经济处于平衡增长状态和处于增长的失衡状态时金融资本存量与实体部门资本存量的变动对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影响,并对封闭经济下和开放经济下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传导机制进行了较为简单的分析。当金融资产存在价格泡沫时,从小国角度来看,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和崩溃,进而引发金融危机,其基本的作用机制包括三条路径,一是对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导致本国经常账户出现贸易顺差减少和不可持续的贸易逆差;三是大量外国资金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流动,加速本国资产价格泡沫的生成和破灭,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甚或衰退。而从大国的角度来看,资产价格泡沫将使得大国的国内收入会以比经济处于平衡增长状态时更快的增长率实现增长,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实体部门的产出将不断减少。当大国发生金融危机时,会通过贸易溢出效应、投资溢出效应和季风传导效应将危机传导到世界其他经济体,造成其他国家出口减少和货币大幅贬值,使它们陷入资产价格下降,收入水平降低,消费需求减少,信贷紧缩,投资需求下降,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经济产出下降的萧条景象。中国的金融市场历经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的起飞,但也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尽完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工具结构不尽合理、资本市场投机氛围浓厚的问题,从而导致金融发展的宏观效率低下。因此,应加大推动金融市场化的进程,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建设进程,不断改进和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以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