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二十多年了,而且这一理念也在渐渐被大多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接受。但是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施行情况却和理论描述相差甚远,有些学校的做法甚至与国家提倡的主流教育理念南辕北辙。提倡素质教育这么多年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了。现在,这种应试教育的风气甚至刮进了与教育相关的另一领域—课外辅导。近年来,课外辅导在教育界异军突起,引来了很多关注,其发展势如破竹,而绝大多数辅导班正是针对中小学生的。笔者从素质教育实施的角度对自己学校的中小学生做了调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案访谈后,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课外辅导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辅导科目看,考试科目的辅导比例明显高于非考试科目,即使是特长的学习也是与教育的选拔功能结合密切的科目。课外辅导依然延续了应试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重书面知识轻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传统,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2、课外辅导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辅导班授课的方式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授课的内容多与考试、升学和课本相关;而且多是校内知识的重复。辅导老师热衷于讲授应试技巧,学生也以能否获得应试技巧来提高考试成绩去评判辅导效果的好坏,短期内学生成绩可能会有一定的提高,但长期来看确实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3、课外辅导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79.1%的中小学生都在参加某种形式的课外辅导,而且不管学习成绩好坏的中小学生都在上辅导班;课外辅导的强度较大,他们几乎所有的校外时间都被课外辅导占据着;超过一半的学生平均每周课外辅导的时间6-10小时;77.9%的学生报了2门或2门以上的辅导班。如此强度的课外学习时间完全与素质教育提倡的”减负”口号背道而驰。4、课外辅导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调查结果和访谈中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对辅导班的态度都是消极的,他们进入辅导班有些就是出于父母的意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高强度的课外辅导占用了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他们缺乏与同伴和家长的沟通,很多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5、课外辅导对素质教育全体性的影响。素质教育是一种大众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机会。课外辅导本身属于一种私人教育,需要付费才能获得,所以家庭经济条件等都会影响到学生能否参加这一活动;而且学生接受辅导的方式也因付费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一对一辅导和大班教学得到的辅导效果肯定是不同的,所以课外辅导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原则。最后,笔者针对上述分析对与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密切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政府、家庭和课外辅导机构都提出了改进意见,希望课外辅导能够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路上发挥更多的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