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维,它不断汲取儒、墨、道等各家思想积极合理的精神内核作为自己的精神资源。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侠文化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积淀于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文化心理深层,逐渐形成民族性中的侠性心态和侠文化精神。侠文化始终参与着中国文化的建构和国民人格的塑造,一旦遇到适宜的时代精神气候和现实生存土壤,沉潜于有识之士人格结构和文化心理深层的侠文化精神质素就会被激发出来。文学与侠文化结缘已经成为历史事实,许多古代和现代以侠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侠文化内容。即使那些不以侠义为题材的新文学作品,在深受侠文化影响和侠文化精神浸润的中国新文学作家笔下,也能闪烁出侠文化精神的光芒。近代以来,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对话和冲撞中,中国曾陷入亘古未有的尴尬局面。面对传统文化的种种危机,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作为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落在了近现代知识分子的肩上。在各种文化转化模式的思路中,包括对传统文化内部诸要素进行重新梳理和再度发掘,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新文学作家对侠文化的现代思考便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通过以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在侠文化理论视野下,从整体上深入考察中国新文学作家侠性心态的生成与嬗变,探究他们与侠文化发生精神相遇的具体体现及其复杂纠葛,能够管窥到他们对理想人格的建构思路及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改造思路和文化建构的价值理念。同时,通过对茅盾、郑振铎和瞿秋白有关侠文化的批评话语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以从另一方面认识到侠文化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作为一种人格范型和价值理念,侠始终会对一切追求自由、平等、正义和公道,维护生命尊严、张扬个性解放的人们,构成永恒的价值期待和自我救赎的乌托邦想象。从而,在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之间于特定时代的互动关系中发掘出应有的价值。 论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绪论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阐明研究目的、价值和意义。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既肯定其成就,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方法,亮出创新点。 第一章侠文化:中国新文学研究的新视角在明确文学与侠文化结缘及侠文化三个层次划分的基础上,厘清侠的起源和界定问题,提出侠文化观的三种话语形态,揭示出侠文化的精神资源及其价值核心——侠文化精神的本质蕴涵,为“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研究的逐步展开梳理出比较清晰的理论思路,并根据论述的需要,建构一个比较合理的客观、公允的侠文化理论体系。 第二章中国新文学作家的侠性心态探讨中国新文学作家侠性心态的生成与嬗变,并揭示新文学作家侠性心态的基本特征,从整体上考察侠文化对中国新文学作家的深刻影响。在综合考察新文学作家侠性心态的生成与嬗变的基础上,探究传统侠文化的无意识积淀、地域文化精神的浸润和特定时代西方文化思想的刺激三者在新文学作家侠性心态生成机制中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新文学作家的侠性心态呈现为两大鲜明特色:一是以侠性和人性交融为特征的人格建构思路;二是以大小传统沟通为潜在意旨的文化建构理念。 第三章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的精神相遇对与侠文化精神发生价值耦合的鲁迅、郭沫若、老舍、沈从文、蒋光慈、萧军等具有代表性的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文本加以审美观照和具体解读,通过深入分析他们基于人格建构和文化建构的价值理念,各自对待侠文化的真实态度、对侠文化的改造和创造性转化以及对侠文化精神的现代承传,探讨他们的精英话语和意识形态话语、民间话语之间的复杂纠葛,揭示出侠文化作为一种通俗文化对新文学作家和精英文学的精神影响力,从而为雅俗互动互渗、并存共荣的文化格局提供有力的论证。同时,对与侠文化精神发生价值冲突的以茅盾、郑振铎和瞿秋白为代表的新文学作家有关侠文化和武侠小说的批评话语进行客观地分析与评价,对他们站在革命者立场上对侠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姿态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察和理性判断。进而重返当时的历史语境,追问新文学作家究竟是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中非主流文化或边缘文化资源的。 结语侠:不灭的精灵指出侠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脉,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力量,并未因官方的压制和正统文人的挞伐而失去其存在价值与文化魅力,在漫长的历史积淀和现代承传中始终闪耀着文化的光芒。“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研究对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文化、文学的价值重建与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