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展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形态中独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以其强有力的产业带动作用备受城市发展经济的青睐,许多城市把会展产业集聚区建设纳入会展发展规划中。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设立雄安新区以及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京津冀地区迎来会展产业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建设会展产业集聚区成为促进京津冀会展产业转型升级、联动发展的重要抓手。研究京津冀会展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问题变得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展开以京津冀会展产业集聚区为对象的产业空间布局研究。论文首先对会展产业及会展产业集聚区的概念展开界定,并对产业布局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其次,从交通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渊源以及政策支持等维度了解京津冀会展产业集聚区宏观发展条件,又分别从微观上对北京、天津、河北省的会展产业发展状况展开分析;再次,利用ArcGIS分析软件,基于京津冀会展企业及会展场馆的经纬度坐标,对京津冀会展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可视化展示,并运用空间分析法中的核密度分析法进行空间分析,得出京津冀会展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的总体性特征和差异性特征。最后,分析京津冀会展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的问题及成因,根据空间布局优化原则,提出京津冀会展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优化路径。研究表明,京津冀会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呈现“一核两极三轴多点”的分布形态,宏观层面上空间布局不均衡。北京市作为核心会展产业集聚区,密度高,对周边城市带动辐射作用强;天津市和石家庄市作为次级会展产业集聚区,仅为城市内部聚集,产业带动效益不强,还需进一步发展;廊坊、唐山、邯郸等会展节点城市集聚水平不高,主要呈点状集聚分布,可沿着“北京-廊坊-天津”、“北京-廊坊-保定-石家庄-邯郸”、“北京-唐山-秦皇岛”轴状发展。从微观层面分析,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核多板块”会展产业集聚区,天津形成“轴带状”会展产业集聚区,河北省主要发展“一核、四极、多点”式会展集聚格局。京津冀会展产业集聚区总体上呈现基于交通线路的纵轴带状集聚特征、围绕市区的圈层特征和以点状集聚为主的离散特征,但在集聚区规模和主导产业上存在差异。京津冀会展产业集聚区未来需要通过强化协同发展、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三地联动等路径来优化本地产业布局,实现区域会展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