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Gossypium hirswtum L)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当前面临着应对耕地面积的严重下降、工业生产中对棉花纤维品质的要求提升、棉花种植技术的变革和种植区域的转移等问题,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应对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批新型转基因抗旱耐盐碱、抗病虫、优质高产基因经克隆并转入棉花后,获得许多具有较高产业化前景的新型转基因棉花品种,这些新的转基因棉花要想进入市场,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安全性评价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转基因棉花对棉田节肢动物的影响。转Bn-csRRM2基因棉花HN9311作为我国第二代转基因棉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本研究首先对HN9311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量化节肢动物群落的各项生物多样性指标: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s优势度指数,和稀疏曲线。结果表明,HN9311棉田和母本常规棉CCRI12棉田之间,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量化HN9311棉田节肢动物亚群落时,发现转Bn-csRR2基因棉田咀嚼式口器害虫数量(321头/百株)显著性高于常规棉田(270头/百株),并且通过对稀薄曲线的分析表明,可能会有更多节肢动物物种在转Bn-csRR2基因棉田被发现。这一结果显示新型的转基因棉花HN9311可能会更有利于咀嚼式口器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为了全面评价转Bn-csRRM2基因棉HN9311和探究新型的转Bn-csRRM2基因棉HN9311棉田咀嚼式口器害虫增多的原因,在棉花生育期内对HN9311和母本棉CCRI12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测定HN9311和CCRI12棉花倒三叶内主要的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和次生代谢物质(棉酚和单宁)含量以及棉花体内防御相关酶(PAL、PPO、POD和CAT)的活力以及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调查发现,转Bn-csRR2基因棉生育期有所延缓,株高提高,并且在产量上有15%的提升;HN9311在单宁和蛋白质含量上显著高于常规棉CCRI12,并且叶绿素含量较低,叶片更加鲜嫩易于植食性害虫的取食,转基因棉HN9311的这些变化可能是引起HN9311棉田咀嚼式口器害虫增多的原因。通过用转基因棉HN9311和其母本CCRI12棉花倒三叶分别饲养棉田最主要咀嚼式口器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并对两组棉铃虫的生命周期表和消化生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HN9311饲养的棉铃虫整个发育历期缩短1天,并且净增值率略有升高。可能由于HN9311叶片内单宁含量的升高,使得取食HN9311组棉铃虫1-3龄幼虫死亡率升高,但是随着棉铃虫幼虫龄期的升高,这些影响变得越来越小,并且HN9311高含量的蛋白质和鲜嫩易于取食的特性使得棉铃虫对其的适合度高于CCRI12。这一结果有助于说明棉田咀嚼式口器害虫增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