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建筑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自2010年和2014年至今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先后推出了《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以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那时起,各个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建立了地方评价及设计标准。从宏观角度分析,学术研究领域对强调设计结果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在针对设计过程的“设计标准”领域可以说相对空白,此方面研究尚待提高。从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发展趋势来看,国家主要以激励政策来鼓励其合理的发展。研究生阶段参与到“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课题当中来看,绿色建筑学科领域已对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体系的营建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从合肥市的绿色建筑发展角度来分析,在2014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其中的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设计条文尚待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因此,笔者提出以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国标与地标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并结合文献阅读、绿色建筑实际项目的实践调研、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探讨如何在此背景下,对合肥市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以及相关规范导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论文研究的前期,笔者参与了工作室大量的绿色建筑设计项目,在实地调研论证以及案例分析的内容中以参与的实际项目为例展开。希望在国标与地标对比分析研究中,对合肥市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和《合肥市绿色建筑导则》以及其他省市地标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或方法。论文的研究路径和内容主要如下:首先,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研究问题。其次,分析我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发展过程,并对各省市地标的具体特征进行详细总结归纳。第三,基于地标对国标的扩展分析,从框架结构与专业类别、与评价标准的搭接、适用建筑类型和新术语的关注、地标分区细化及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辅助设计信息的提供、新技术条文的关注视角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第四,基于地标与地标之间的对比分析,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以气候区域划分为基础,研究不同气候分区绿色建筑设计指标和技术的差异性,同时结合文脉传承载体与设计条文的关联度,通过特征词频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地标基于文脉要素的指标比例。第五,以合肥市对调研对象,结合《合肥市志》与《合肥城市规划志》等文献,分析合肥市气候特征、土地资源等地域特征要素,同时以合肥市既有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设计项目为案例,从地域适宜性的角度对合肥市绿色建筑设计现状做出总结。第六,结合既有《合肥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基于对比分析、地域特征要素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实践项目案例,对导则中的框架结构、与评级标准的衔接,合肥市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设计条文等内容提出修订建议。最后,以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项目为例,结合提出修订建议后的设计条文,分析项目实际实施情况,以及采取该设计条文后项目的优化改善措施会有什么变化,对所修订的设计条文与确立的绿色建筑等级提出程度要求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