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和低氮胁迫下栽培大豆和野大豆适应性比较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int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盐碱化是目前世界上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追求农作物高产,生产中经常出现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不仅增加了农业成本,更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栽培大豆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粮食作物。栽培大豆是典型甜土植物,容易受到盐胁迫,并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肥。因此培育耐盐能力强、在低氮水平下能高效获取并利用氮的栽培大豆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有效策略。野大豆长期生存在自然环境下,是栽培大豆的近源野生种,有很强的耐盐碱胁迫和耐低氮胁迫能力,是改良栽培大豆抗逆性的优质野生资源。利用优质野大豆种质资源培育抗
其他文献
田间试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田连续3年(2016年至2018年)进行。研究的重点是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水动力性能和玉米生产力的影响。由小麦(W)、玉米(M)秸秆还田和施肥(F)组成6个处理,分别为 T1=W1M1F1、T2=W1M0F1、T3=W0M1F1、T4=W0M0F1、T5=W1M1F0 和 T6=W0M0F0。1.结果表明,留茬处理对土壤水动力性能(
学位
干旱是制约我国玉米生产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选育并推广玉米耐旱品种,提高玉米大田耐旱能力相比于改善生态条件、建设水利工程等措施对干旱条件下维持玉米生产的高产稳产更为经济有效。玉米育种工作者普遍认为,有众多耐旱基因定位于在当今主要玉米栽培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基因组中,发掘并利用这些耐旱基因对玉米耐旱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昌7-2(C7-2)是我国玉米育种工作中广泛使用的骨干自交系,具有配合力高,抗逆性强
学位
植物病害严重降低作物产量,进而威胁粮食安全,因此培育抗病品种成为作物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挖掘与病害免疫相关的小肽和蛋白对作物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小肽是一类由2~100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物质,在生物体的多种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来源于传统编码区的传统肽(CPs),最新的研究表明来源于传统认为不翻译的区域的非传统肽(NCPs)在生物
学位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ECQ)是广受消费者、育种家、研究人员和农户关注的稻米品质性状。淀粉的理化特性是决定稻米ECQ的关键因素。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AC)和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GT)较低、胶稠度(Gel consistency,GC)较软的稻米往往具有更高的ECQ。在淀粉合成相关
学位
持续攀升的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气CO2浓度升高促进水稻光合和生长,进而使产量提高,但这些影响是否以及如何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尚不清楚,特别是在自然农田环境下。利用稻田温度-开放式空气中 CO2浓度增高(Temperature-Free Air CO2 Enrichment,T-FACE)系统,以高产优质粳稻武运粳23为供试材料,设置两个CO2
学位
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与燕麦(Avena sativa)间作是全球温带地区常见的生产系统之一。与两种作物分别单作相比,其具有产出高,效益好等特点,在为草食家畜提供优质饲草,保障食物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以兰箭1号、兰箭2号和兰箭3号等三个春箭筈豌豆品种和青引2号燕麦为参试材料,于2014-2017年在典型的高寒牧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连续4年开展了田间试验;
学位
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是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广泛分布的禾本科优良牧草,其与内生真菌(Epichlo?sinensis)形成共生体,显著增加植物的抗逆性。最近的研究表明,该菌为内生真菌新种,对于其与中华羊茅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带菌(E+)和不带菌的(E-)中华羊茅为材料,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探究了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共生体的产碱特性,混播和刈割对共生体特性影响,以及内生真菌-
学位
本文以国内外搜集的93份无芒雀麦为研究对象,研究在表型和分子水平上,无芒雀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其遗传结构,明确其遗传进化方向;筛选和构建核心种质,挖掘具有优良遗传特性、较高遗传潜力的优异种质材料,合理创制和利用新种质,为加快无芒雀麦育种进程、解决草原生态建设问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表型水平上,93份无芒雀麦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遗传Shannon
学位
氮是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所需的最重要元素之一,但由于土壤中氮素极易随着降雨淋溶流失,严重限制了作物对氮素吸收利用。因此,如何改进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开发土壤氮库,提高作物利用氮素的生物学潜力已经成了当今农业生态系统重点研究问题。间作可以通过改变根系形态和分布特征、菌根侵染特征以及氮素转移特征来促进群体氮素吸收利用。此外,根系周转在影响土壤氮素有效性以及在调控作物氮素吸收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
学位
环境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的连续变化,导致基因频率或表型的渐变,形成一变异梯度系列的种群称为渐变群。渐变群性状既有表型的数量性状的差异,也有受基因控制的遗传分化。表型与基因型的变化是否同步,是渐变群的重要研究内容。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欧亚大陆东部草原区常见的重要建群种和优势种之一,在天然草原经常见到明显的叶色变异。目前对羊草叶色变异的研究以典型的灰绿型和黄绿型为主,而对于中间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