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映真是中国台湾地区文坛中一位风格独特、相当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既是一位艺术家,又是文学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他所写的小说、散文、随笔、文论和政论等方面,其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普遍而深远,被称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文学艺术思想始终基于人性,基于对“人”的终极关怀,用艺术的手法挖掘社会现实,表达个人的思想与见解,形成了属于自己风格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他的作品及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文艺美学思想。陈映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艺美学理论家,他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在汲取了前人的创作思想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但他并不是简单地模仿,每一个思想都是通过他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总结出来的,是蕴含在他的文学创作思想中,散落在他的所有著述中的。学界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陈映真予以关注,但是对于他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于陈映真文艺美学思想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挖掘空间,对他的文艺美学思想进行探讨,探索他在创作过程中和各种文论文章中闪耀着的文艺美学思想,对当代文艺创作思想研究以及丰富当代文艺美学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将陈映真的文艺美学思想内涵主要分为文艺本质观、文艺创作观和文艺的功能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最后再对其文艺美学思想的意义与价值进行评价总结。第一部分,根据陈映真的文学作品及其相关文论方面的文章,结合陈映真的个人经历和历史语境,将陈映真的文艺本质观粗略地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阐释了陈映真的文艺本质观经历了由抒发自我情感到反映社会与“为人生而艺术”再到文艺是对自由的呼唤的转变。其中,抒发自我情感重点说的是陈映真早期文艺思想偏向于个人抒情,反映现实与“为人生而艺术”则是侧重分析了乡土文学论战的爆发与受到大众消费时代的影响,陈映真的文艺思想倾向了“文学反映现实”和“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观。最后,文艺是对自由的呼唤则是由于陈映真所处的时代环境思想逐步解放,在陈映真对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探讨中其文艺思想倾向于“文艺是对自由的呼唤”的观点。尽管,在陈映真一生的创作道路上,他在不同时期秉承着不同的文艺本质观,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将文学视为人学,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关注着人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其作品与思想中充满着对于“人”的关怀,对“人”心灵的求索,对“人”所处的当下社会与历史进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第二部分,探讨陈映真的文艺创作观,主要包括创作主体、创作过程、创作特色三个方面。他不仅要求创作主体既要有思想,有谦虚独立的态度,有较高的审美能力,更要求创作主体应与生活现场有直接密切的接触,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汲取养分,创作出贴近现实,有深度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陈映真主张内容与形式并重,使用中国的、群众的、清晰优美的语言,积极发挥想象与灵感对于创作的重要作用。并且作为乡土文学论战的主要代表人物,陈映真强调在创作特色上应创作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蕴含浓厚的乡土意识的文学作品。第三部分,对于其文艺美学思想中文艺的功能方面问题的探讨。陈映真认为文艺是为思想服务的,他将文学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强调文学对于反思自我与进行社会批判的功能,并且他认为文学具有构建人生的意义这一积极力量,这都体现了陈映真在文学“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和文艺究竟具有怎样的功能等常见的文艺基本问题的独特看法。第四部分,对陈映真文艺美学思想进行评价。陈映真主张严谨合理的文学评论,评论家应与作家共同进步,在面对大众消费时代对于文学的侵蚀时,主张作家在名利之前应保持一份谦虚、平常不动的心怀,回归本身的自我。他的这一独立而又深刻的文艺理论批评观点与对待消费与文学的理性客观的态度都对于当代作家及其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与警示作用。但是由于陈映真在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不多,导致其文艺美学思想略显单薄,创新性与深刻性不足,并且由于处于特定的政治、文化时代语境之中,虽然陈映真的“文艺工具论”在当时对于他传达思想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其“文学工具论”还是存在一定的偏颇,受到了学界的质疑,而他对艺术技巧的看法也在理论与实践上出现了相左的问题,因此,其文艺美学思想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