羰基化活性炭催化过硫酸盐降解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qifu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炼厂废水、废渣和废气(三废)排放及事故性泄漏难免会致使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从而导致炼厂及其周边的地下水受到污染。相比传统化学氧化技术,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范围广等优点。但是,在反应过程中,由于过硫酸盐常温下分解速率低,氧化反应较为缓慢。因此,选取合适的过硫酸盐催化剂,优化其活化方式,提高其对目标污染物降解效率的研究已成为该项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首先,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测定地下水中五种有机污染物(甲苯、乙苯、对二甲苯、硝基苯及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通过调控流动相、流速和紫外波长等参数,我们对该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和检出率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检验。其次,本研究以椰壳为原料,通过碳化、活化和调控等步骤制备羰基化活性炭,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和扫描电镜表征。在多种单因素实验中,我们对目标催化剂的吸附和催化性能进行了探究,得到了优选的氧化反应条件。最后,本研究通过自由基抑制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检测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实验,合理推断了目标污染物在反应过程中的降解途径。研究结果表明,HPLC可有效用于地下水中五种有机污染物的灵敏、准确分析。五种有机污染物线性检测范围在0.05~100 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采用加标浓度为50 mg/L和100 mg/L的样品进行方法验证,加标回收率在91.1%~104.4%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n=5)为1.0%~3.4%。对比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氧化调控得到的羰基活性炭,我们发现在650℃退火温度下制备的目标催化剂活性最优。在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催化剂0.5 g,有机污染物初始浓度20 mg/L,初始pH为弱酸性的条件下,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吸附性能,且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R2>0.99);催化剂0.5 g,过硫酸盐0.2 g,初始pH为中性的条件下,催化效果最优。鉴于第三次重复利用时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还能达到50%,高温重生后有机污染物去除率恢复到70%,因此我们认为目标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能和再生性能。结合EPR实验及相关文献,我们推断羰基化活性炭可以通过表面羰基作为活性位点,活化过硫酸盐,促进其分解成为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从而氧化去除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五种有机污染物降解路径主要包括:1)目标污染物与硫酸根自由基或者羟基自由基发生电子转移生成一系列中间产物;2)中间产物被硫酸根自由基或者羟基自由基进一步氧化成小分子物质(如羧酸);3)小分子物质最终被矿化成为CO2和H2O。
其他文献
本文以西北某油田特高矿化度采出水为研究对象,开发适用的清水型破乳剂体系,降低现有净水药剂体系对回注流程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药剂体系复杂程度、降低药剂成本以及副产含油污泥量等,为油田特高矿化度采出水回注处理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一定的指导。该油田采出水矿化度高达220,000mg/L,Ca2++Mg2+含量13,000mg/L,总硬度达33,000mg/L。污水p H值6.1,呈弱酸性,总油和固体悬浮物
作为一种常用的场地修复技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可以根据污染场地内污染源的物化特征选择不同的原位化学氧化剂就地进行修复处理。被选择的氧化剂需要经传输以到达特定的地下污染区域,因此注入地下的氧化剂的稳定性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过氧化氢、过氧化钙、高锰酸盐和过硫酸盐四类常见的原位化学氧化剂的自分解行为和在不同水化学条件与不同含水层材料存在下的稳定性。在过氧化氢稳定性实验中探究了溶液温度、pH值、常见阴离
随着人类对石油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高,全球轻质原油资源的供应量在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炼油厂开始掺炼重质原油。吉林某炼化企业自2016年起,炼制原料改为40%大庆原油和60%俄罗斯原油,原油品质的改变,导致电脱盐废水乳化性、污染负荷、含油率变高,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处理,所以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降低污染物负荷以保障下游污水处理场稳定运行。本文以吉林某炼化企业的电脱盐废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电絮凝法
石油化工废水成分复杂,其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很难去除。催化臭氧氧化(Catalytic Ozonation Processes,COPs)是一种把低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的技术手段之一,并且被认为最具有工业化前景。本研究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u、Fe、Mg、Mn、Ce负载的γ-Al2O3催化剂,选用硝基苯、苯甲酸、对硝基苯酚三种模拟污水作为处理对象,采用单因素变量法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探索了
为满足石油炼制工艺要求,往往需要各种催化剂辅助完成。催化剂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催化剂生产废水,其主要特点是高氨氮和低C/N比,利用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对其进行处理,需另外提供碳源,致使成本增高,且运行效果不稳定,无法满足最新污水排放标准。近年来,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出现,为污水脱氮工艺带来了新的方向。但由于厌氧氨氧化菌对生活环境敏感,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诸多限制。本论文通过探究不同影响因素(温度、盐度、
精对苯二甲酸简称PT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其主要用于聚酯树脂、聚酯纤维和绝缘漆等产品的生产。在PTA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芳香族化合物的有机废水,该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波动大、p H值变化幅度大、出水水温较高等特点,同时,废水中所含有的芳香类有机污染物生物毒性强,直接排放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极大,必须经过有效的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其中,对苯二甲酸(TA)和对甲基苯甲酸(PA)被普遍
页岩气(油)开采行业每年排放出大量油基钻屑,给生态系统和环境带来了危害,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环保、高效的工艺技术来处理未达标排放的油基钻屑。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油基钻屑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将CO2刺激型开关溶剂N,N-二甲胺基乙酯用于油基钻屑的石油类回收处理。在CO2开关溶剂优选、除油装置的工艺优化、开关溶剂处理油基钻屑的反应机理、除油装置的工艺分析及中试装置设计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针对油
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场在运行过程中隔油池底泥、气浮池浮渣以及生化池中剩余活性污泥,统称为“三泥”。“三泥”由于固体颗粒细小、乳化严重、污染物成分复杂,使其处理处置难度大。而且,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三泥”的产生总量不断增加,如何高效清理存量、处理增量已经成为炼厂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广东沿海某炼厂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三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性质,并进行预处理和电解实验参数的研究探索,然后根据
原位制备H2O2的电-Fenton技术因其在难降解有机污水的处理方面独特的优势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阴极材料、催化剂和反应器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开展了阴极材料筛选与改性研究、电-Fenton系统反应条件优化研究、空气阴极电-Fenton反应器构建和非均相Fe-C催化剂等研究,评价了电极原位制备H2O2性能和苯酚污水的降解效果。炭黑(CB)和碳纳米管(CNT)改性活性碳纤维(ACF)、碳毡
非常规气普遍采用水力压裂开采。但开采后采出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回注入地层,因配伍性不佳可能引发高无机盐或重金属污染以及地质变化。本文针对回注水离子强度、pH值、层位内的温度等因素采用室内静态和动态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模拟实际注入过程反应条件,预测可能发生的污染。静态实验的结果显示,砂岩矿物对重金属钡离子有一定净化作用,温度、水岩比升高、pH值降低、二价阳离子存在对净化效果有负影响。TDS升高到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