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病灶残余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转归情况,评估病灶残余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0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的初次行LEEP术并行二次全子宫切除的131例HSIL患者的LEEP手术资料、子宫全切住院病历、术后3月、6月、12月门诊随访资料,分析内容包括:一般信息:患者年龄(Age)、绝经状态(Menopausal status)、孕次(Gravidity)、产次(Parity)、术前TCT检测、术前HC2 HPV DNA、HPV(Human papillomavirus)感染亚型、VAIN;LEEP术相关信息:宫颈上皮腺体是否累及、初次LEEP术锥高及锥宽、宫颈病变级别、切缘与病灶的距离;阴道镜检满意否;子宫全切相关信息:出血量、全宫切手术方式、术后标本病理信息等;术后随访TCT检测、HC2 HPV DNA。(1)根据二次全宫切术后病理中是否仍存在HSIL将131例患者分为有病灶残余组和无病灶残余组。对病灶残余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继而行回归分析。(2)根据锥切标本切缘与病变距离对切缘阳性进行分组,探讨其与病灶残余的关系;(3)子宫全切术后的高危型HPV的转归。结果:1、进入研究的患者有131例,年龄范围为(33-67)岁,平均(51.22±7.78)岁,手术方式:开腹/腹腔镜构成比例51:80,病灶残余者共52例,残余率为39.70%。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病变累及宫颈上皮腺体(OR=2.31,P<0.05)、术前HC2HPV DNA负荷量检测>300RLU/CO(OR=2.13,P<0.05);而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孕产次、术前宫颈薄层液基细胞检测、HPV感染亚型、宫颈病变级别、LEEP锥切的高度和宽度、二次手术与LEEP术平均间隔时间、全宫切平均所用时间、全宫切平均出血量、全宫切手术方式等无关。3、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结果提示:HC2 HPV DNA负荷量为LEEP术后病灶残余的高度危险因子。4、根据锥切标本切缘与病变距离对切缘阳性分为四组(>3mm,1-3mm,<1mm,切缘可见病变),病灶残余率分别为11.11%(1/9)、11.76%(2/17)、12.90%(8/62)及95.35%(41/43),4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全切术后HR HPV的转归:对于术前HR HPV提示高负荷者,全宫切术后定期随访12个月后有124例(94.66%)HR HPV负荷量完全转阴。结论:1、术前HC2 HPV DNA负荷量检测>300RLU/CO为LEEP术后病灶残余的高危因素,因此在进行HSIL患者诊治时应对有高危因素的案例应加以注重,以防病灶残余。2、如果在行宫颈锥切术后切缘提示阳性,则切缘距离病变愈近,愈有必要考虑二次手术。3、对LEEP术后切缘阳性且HR HPV高负荷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