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垂体瘤的发病率,在内分泌疾病中,仅次于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居第三位。垂体催乳素(prolactin,PRL)瘤(Prolactin-producing tumor或prolactin-secreting tumor和prolactinoma,简称PRL瘤)所伴发的高PRL血症及瘤体对垂体前叶和/或下丘脑直接压迫所造成的内分泌紊乱(如异常闭经、泌乳等)以及巨大瘤体对中枢其它部位(如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的压迫,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但PRL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本实验应用我们已成功地建立起来的用雌二醇(estradiol,E2)诱发的SD大鼠垂体PRL瘤模型,探讨了E2致垂体PRL瘤形成的机制,旨在为临床最终揭示垂体PRL瘤的病因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此外,还探讨了新近发现对垂体前叶激素的释放和某些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抑制作用的松果腺激素-褪黑素(melatonin,MEL)的受体在垂体前叶的分布和MEL对PRL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对MEL是否拮抗E2诱发垂体PRL瘤的发生、发展作了初步的尝试,目的在于摸索PRL瘤新的治疗途径。本工作的第一部分,在SD大鼠皮下埋植含10mg E2的自制小药泵,进行PRL瘤动物模型的复制。第二部分,探讨了下丘脑内某些对PRL释放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以及E2及其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2-羟雌酮(2-hydroxyestrone,2-OHE1)和2-羟雌二醇(2-hydroxyestradiol,2-OHE2),在离体条件下对垂体前叶细胞(anterior pituitary cells,APC)和由E2诱致的PRL瘤细胞(prolactinoma cells,PRLTC)PRL基因表达的影响;第三部分,探讨了E2和2-OHE1、2-OHE2对正常大鼠APC增殖的影响;第四部分,探讨了E2诱瘤大鼠PRLTC中PRL基因甲基化状态和DNase Ⅰ超敏感位点的改变;第五部分,MEL对PRL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拮抗E2诱发垂体PRL瘤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在SD大鼠皮下埋植含10mg E2的药泵2-3个月,即可形成典型的垂体PRL瘤,其重量可达正常垂体的3.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