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听力理解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自下而上”,一种是“自上而下”。所谓“自下而上”指的是听力理解从声音的解码开始,一直到获取意义。“自下而上”模型强调语言形式本身,但它过于狭隘。话语提供的信息仅仅是一个重要来源,而其他的信息来自听话者已有的知识。“自上而下”的模型认为,听力理解的起点是听话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而不是语言材料本身。听话者只不过使用听到的声音作为线索,用来重构说话者的原意。 英语专业大一新生一般被认为具备中级英语水平,于是有人建议对这些新生,听力教学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也有人觉得“相互作用”的方法(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同时作用)更好。现在院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即使是同一所学校的新生也会因生源不同而英语水平迥异,对起点不同的学生采用同一方法是不妥当的。那么我国三类大学外语专业新生的英语水平究竟如何?对他们来说,听力教学采取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呢?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对这些新生来说,“自上而下”方法有没有局限性?如果有,有哪些?2.“自上而下”和“相互作用”,哪一种方法对他们更为有效?3.采用“相互作用”的方法时,是同时训练学生“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处理信息,还是较为重视其一? 本文首先说明了本研究的必要性及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上三个本文实验的主要问题,并运用SPS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对我国三类大学英语专业新生来说,“自上而下”模式也有其片面性:口头语篇信息是听力理解的基础。语言知识的欠缺会阻碍自上而下模式的进行,因此它更适合高级学习者。语言水平对这些新生具有重要意义:语言信息的加工是其二语听力理解的根本,语言信息加工与解码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相关图式知识的调动与新图式的构建,他们在语言加工上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相互作用”的方法对这些学生更为有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教会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听到的东西。不过对他们要更侧重“自下而上”。馨糕糕!S 通过以上实证性研究和讨论,本文作者建议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应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而不同,对中等及低水平的学生应使用相互作用的方法。在听力教学中采用听前热身、听及听后练习三个主要教学步骤,充分调动学生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处理模式结合起来,重构说话者原意,并巩固记忆。此外,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听力微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在语音、语义及语篇各个层面上进行快速解码。关键词:相互作用方法;自上而下方法;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语言水平;听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