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汽车视频广告多模态隐喻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hbrth565657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隐喻作为一种感知世界的认知手段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不断发展。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以及视觉语法构建多模态隐喻,已成为研究热点。作为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语篇,视频广告蕴涵了丰富的多模态隐喻。本文拟通过以下研究问题对汽车视频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展开研究:1.汉英汽车视频广告中有哪些多模态隐喻?汉英汽车视频广告中图文模态如何互动共同构建多模态隐喻?2.画外音、声音、音乐模态在汉英汽车视频广告的多模态隐喻构建中有何作用?3.汉英汽车视频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源域、目标域呈现方式有何异同?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多模态隐喻表征的选择与呈现?基于Forceville(2009)的多模态隐喻理论以及冯德正(2011)从视觉语法构建多模态隐喻的角度,本文对奔驰汽车两种车型共6条汉英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构建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汉语广告一共有9条隐喻,其中包括6条多模态隐喻。即,奔驰E级车是智者;驾驶奔驰车是开拓新格局;后排座是智者;奔驰SUV车是冠军;奔驰SUV车是超模;奔驰SUV车是英雄。英语广告中一共有16条隐喻,其都属于多模态隐喻,表达式分别为:人是鸡蛋;冲击物是保龄球;尼斯湖水怪是保龄球;尼斯湖水怪是冲击物;奔驰E级车是守护神;奔驰E级车是弓箭;前座是第六感;奔驰车E级车是弓箭手;远程停车遥控是司机;奔驰SUV车是加勒特?麦克纳马拉;奔驰SUV车是刘易斯?汉尔米顿;奔驰SUV车是瑞恩?泰德;奔驰SUV车是马;奔驰SUV车是佩特拉?内姆科娃;奔驰SUV车是迈克?霍恩;奔驰SUV家族是探索者。从视觉语法构建多模态隐喻的角度来看,汉英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映射方式既有单模态映射,又有跨模态映射,通过图片和文字激活目标域、源域。声音模态在各多模态隐喻构建中起作用。2.画外音、声音、音乐模态在汉英广告多模态隐喻构建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画外音主要参与多模态隐喻构建,它直接、间接激活源域,直接激活目标域,间接映射目标域。效果音响则主要协助映射源域和目标域,加强观众对源域和目标域的认知。音乐从感情上影响受众的情绪,营造氛围,以便产生积极的广告效果。3.汉英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在源域和目标域的呈现上,两者既相同又存在差异。汉语广告多模态隐喻目标域和奔驰车相关,其分布为奔驰车(4条),豪华后座、中央控制屏等配置(4条)以及驾驶奔驰车(1条);而英语广告的多模态隐喻目标域不仅与奔驰车及其配置有关(共11条),还涉及了人、碰撞、尼斯湖水怪。在源域的选择上,汉语广告主要包括“智者”、“冠军”、“超模”及“英雄”的具象概念,也有抽象概念“开拓新格局”。英语广告中的源域包括鸡蛋、保龄球、守护神、弓箭手、第六感、马及各类体育明星。就多模态隐喻呈现的文化规约及思维方式来说,(1)汉语广告偏向于以情感体验实现产品诉求,英语广告则较多地体现对产品本身实用性的关注,追求理性表达产品诉求。(2)汉英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源域的选择都基于产品推广地的民族特色及人们熟知的概念。此外,源域的选择也呈现一定趋同,比如模特及体育明星的选择。(3)汉英广告在数量和模态搭配中存在差异,汉语广告更注重图片和声音的推广功能,英语广告则重视图片和文字模态的解释力,较为重视文字说明功能,属于低语境文化。
其他文献
博弈论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用于分析各群体之间在利益一致或冲突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互动。这一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数学家John von Neumann在其与Oskar Morgenstern合著的
有关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理论,自从为奴提第一次提出以来在翻译界中一直存在着争议。人们倾向于将这两种策略对立起来,片面主张采取其中一种策略而否定另一种策略。本文
人类交流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语言只是其中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语篇分析注重分析语言符号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忽略了对其它符号系统如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的探究。随着
本文以Sacks,Schegloff和Jefferson提出的话轮转换模型和国内外关于权势理论的阐述为理论基础,介绍了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基于脱口秀节目的相关研究,选取汉语和英
附加疑问词不同于其他疑问词的特殊性在语言学界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然而有关多重疑问句的衍生过程的研究涉足甚少。本文在最简方案框架下探讨了英汉语中多重疑问句的衍生过
2003年,丹·布朗凭借小说《达·芬奇密码》一鸣惊人,迅速跻身于美国最优秀的畅销作家的行列。这部小说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中央杂着大量怪异的符号和密码解读,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