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基于对原有环境问题关注和治理的基础上,国际社会和各国进一步加强了环境规制、排放权交易等“绿色”制度建设,“低碳经济”的提出大大扩展了“绿色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作为绿色化的制度压力的响应,针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绿色管理(Green Management)逐渐兴起,成为战略管理、创新管理和环境管理等领域的关注重点。在绿色管理、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传统的竞争优势源泉已经开始显得时过境迁。服务外包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人力资本密集等多重特征。发展服务外包业成为利用外资、促进就业以及保持经济增长的又一个切入点,是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当前,“绿色服务”已构成“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服务方式、提供的有形产品、使用的资本品和消耗的能源,以及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反向制约效应、对消费环节的示范效应使得服务业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气候变化、绿色服务兴起和环境管制的日趋严格背景下,国际服务外包的接包企业(以下简称为国际服务接包企业)不但要应对潜在市场发展以及竞争对手的反应,还要面临节能环保技术的投入、流程的创新、环境的管制等难题。国际服务接包企业赖于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网络成员及其间关系面临着信任下降、解体的威胁。因此,国际服务接包企业不得不投入资源,进行绿色管理,再造价值体系,塑造绿色竞争优势。 在全球经济网络化和绿色管理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对传统的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修正。将制度要素引入到竞争优势模型,建立了企业竞争优势的产业、制度、资源三维生成模型。在战略网络场域视角下,分析了网络——制度——资源互动下的企业竞争优势及其生成机制。结合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实际,剖析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价值链、战略网和价值网,研究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塑造绿色竞争优势的多种战略需求,并分析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绿色竞争优势生成机制。 基于对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全面理论考察,本文建立了国际服务外包中社会资本与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生成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在华服务外包企业为样本收集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实证研究发现: 1、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社会资本能部分促进其获得绿色竞争优势(包括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具体结论为: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结构资本与其绿色竞争优势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关系资本与其绿色竞争优势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认知资本与其绿色低成本优势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认知资本与其绿色差异化优势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2、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环境合法在社会资本与绿色竞争优势(包括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具体结论为: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环境合法在结构资本与绿色竞争优势间存在中介作用;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环境合法在关系资本与绿色竞争优势间存在中介作用;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环境合法在认知资本与绿色低成本优势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但中介作用方向与假设相反,环境合法在认知资本与绿色差异化优势间不存在中介作用。 3、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绿色资源在社会资本与绿色竞争优势(包括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具体结论为: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绿色资源在结构资本与绿色竞争优势间存在中介作用;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绿色资源在关系资本与绿色竞争优势间存在中介作用;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的绿色资源在认知资本与绿色低成本优势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但中介作用方向与假设相反,绿色资源在认知资本与绿色差异化优势间不存在中介作用。 4、绿色共识部分调节了社会资本与绿色竞争优势间的正向关系。具体结论为:绿色共识调节了结构资本与绿色低成本竞争优势间的正向关系,绿色共识调节了结构资本与绿色差异化竞争优势间的正向关系,绿色共识调节了关系资本与绿色差异化竞争优势间的正向关系;但是,绿色共识没有调节关系资本与绿色低成本竞争优势间的正向关系,也没有调节认知资本与绿色竞争优势间的正向关系。 5、环境规制对结构资本、关系资本、认知资本与绿色低成本优势和绿色差异化优势间的正向关系未起到调节作用。 本研究的创新和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传统的竞争优势理论中引入了网络场域和制度要素,提出了网络——制度——资源互动视角下的企业竞争优势生成模型,使得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更适应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实际。第二,充实了绿色竞争优势的内涵,分析了绿色竞争优势的源泉和生成机制,初步搭建了绿色竞争优势的理论框架。第三,尝试进行合法性机制与效率机制的对话与融合,从绿色资源和环境合法两条路径解释社会资本与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生成的关系。第四,分析了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社会网的社会资本与环境合法的关系,从社会网络角度解释合法性理论的微观基础,推动了社会网络理论与合法性理论的对话。 囿于研究者本身的学术素养以及现实研究条件,本研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此,论文最后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在未来还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