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经典文学改编为电影作品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在这个文化浪潮下,莎士比亚的戏剧成为众多导演的热宠,经过拍摄制作将语言形态的文字读本转为视觉格式的数码影像,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实现经典文学的大众化,这使研究经典文学的电影改编具备了可行性和必要性。作为不同的媒介方式,戏剧和电影在内在构成元素方面具有相通性,这为两种艺术范式进行改编提供了可能性。《麦克白》作为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经典作品,相继被亚洲、美洲和欧洲的导演改编为电影,日本导演黑泽明、美国导演奥逊·威尔斯和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影片则较为成功。本论文将波兰斯基导演的影片作为主要研究文本,同时与黑泽明和威尔斯的电影进行对比分析,以此诠释视觉媒介的改编艺术。波兰斯基执导的影片《麦克白》对莎翁原剧中的荒原、王宫与城堡进行场景呈现,通过演绎野心毁灭人性的主题为影片营造悲剧氛围。同时,他还对场景安排进行创造性处理:王储册封仪式后,麦克白对悬挂的考特尸体无动于衷;邓肯迎接仪式上出现电闪雷鸣的怪象;弗里恩斯在麦克白城堡内的宴会上为众献唱;麦克白夫人在舞会上公开激励丈夫刺杀国王;马尔康强迫麦克白斟酒;刺杀班柯前麦克白梦见自己的王冠被夺;麦克白与麦克德夫决斗结束后头颅被砍,滚落城墙;同时影片还在结尾处加入道纳本向女巫探寻命运之事。在音像制作方面波兰斯基也精心进行再创造,影片开场就巧借精湛的音效技术展现麦克白与敌军奋力厮杀的场景,同时依据电影场景的具体内容和情感基调精心配制音乐。伴随凄厉萧索的军号,镜头转入荒原画面,当麦克白目睹考特悬挂的尸体,影片加入紧张急促的击鼓声,随后他受封回家,画外响起悠扬欢快的苏格兰风笛,当麦克白在欢迎宴上目睹班柯亡魂时,影片重新配上低沉压抑的音乐。此外,波兰斯基还在影片中巧妙配置画面色彩,在城堡欢宴上,光线的明暗跳转突显出麦克白“弑君”前的惊恐犹疑,麦克白夫妇在睡床上密谋刺杀时,粉红色光线预示出随之而来的血腥屠杀,此外,在展现女巫洞穴时,影片采用深黑色画面表现它的神秘诡谲。在对原剧进行“呈现”和“创造”处理时,波兰斯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众文化产业机制的负面影响,先后在影片中插入色情与暴力镜头,由此引发影评界和电影观众的批评。不同媒介进行改编也存在一些特定问题,例如阐释体系的多元化所引发的深度模式的消解危机,大众文化机制所引发的娱乐化、暴力化和色情化问题。这就需要讨论如何将戏剧文本成功改编为电影作品,即如何对莎翁原剧进行“呈现”和“超越”处理。不同媒介进行改编具有特定意义,这可以从创作者、欣赏者和文化维度分别展开阐释。所以我们在分析不同媒介改编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特定意义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和解决随之而来的负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