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岷江汶川县-理县的干暖河谷地带,冰碛物堆积体分布广泛,冰碛物具有独特的工程地质特性。由于其特殊的物源特性和形成过程,与其他沉积物不同的是,冰碛物在粒度特征上分布较广,其力学特征受不同粒径颗粒含量与分布影响。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震级达到8.0级,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失稳。所以开展滑坡地震响应研究,对提高地震区的滑坡治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从冰碛物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出发,在分析堆积体所在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室内试验、极限平衡分析及FLAC3D数值模拟工作,对堆积体展开了系统研究,并在冰碛物堆积体特性、计算滑坡地震稳定性的参数选取上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认识:(1)将军碑堆积体所在区域属杂谷脑河谷地貌。坡体中有陡坎发育,后缘呈圈椅状。平面形态近似梯形,坡体斜长约589m,宽约659m,平均厚45m,面积38.84×104m2,体积约1742×104m3,滑坡下陡上缓,坡度20°~55°。地震后并未发生明显整体失稳破坏。(2)通过常规三轴试验、动三轴实验对冰碛物堆积体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测试,得出了两类不同强度参数。天然条件下,常规三轴试验得出冰碛物强度c=35.45kPa,Φ=29.75,动三轴试验得出冰碛物强度c=9.00kPa,Φ=12.78。试验表明同种试验条件下,常规三轴试验所得冰碛物强度大于动三轴试验所得强度。冰碛物的内聚力、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加而有所降低,内聚力的降低幅度较内摩擦角大。(3)利用常规三轴试验所得强度参数,计算了该滑坡在天然、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地震工况则是强度参数加以地震影响因子之一的地震加速度0.20g,通过GEOSLOPE软件计算滑坡在地震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小于1,与当时实际情况不符,地震加速度取值偏高。(4)利用动三轴试验所得动强度参数通过GEOSLOPE软件计算出堆积体在地震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大于1,符合当时实际情况。(5)结合正交法与geoslope软件计算强度参数、地震加速度与稳定性系数的关系,提出地震加速度推荐值为0.17g。(6)利用三维数值模拟(FLAC3D)针对两类不同参数分析了堆积体在施加不同地震峰值加速度时的应力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利用常规力学参数在施加峰值加速度为0.20g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后,剪应变增量滑坡沿基伏界面贯通;利用常规力学参数施加地震波峰值加速度0.17g时,滑坡塑性区局部集中在后缘与陡坎附近,没有出现贯通现象,比前者更符合当地情况。(7)将军碑滑坡以局部滑动变形为主,在地震等外界触发因素的影响下,存在局部失稳下滑的可能性。尤其在滑坡体强烈影响区,由于部分地段已经出现临空面,已经处于蠕动变形阶段,人为的生活用水、工程活动用水下渗及强暴雨以及地震作用下都有可能导致其失稳。对于已经滑动过的坡体,虽然其势能得以大大释放,但不排除在特殊工况下发生局部甚至整体滑动破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