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足三里化脓灸对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化疗后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化脓灸对患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应用化脓灸治疗中、晚期结肠癌提供科学资料。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3例接受化疗的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化疗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中药(扶正抑瘤肠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化脓灸治疗。采用KPS评分观察患者的体力状况,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理功能、躯体角色、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的变化,观察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指标(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含量)和消化道毒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脱发及疼痛程度)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NK细胞、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应用EILSA技术检测患者血清IL-10、TGF-β1的含量。
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病例脱失1例,完成30例;对照组病例脱失2例,完成30例。
1.KPS评分体力状况: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骨髓抑制指标:治疗组在提高白细胞作用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略有上升,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略有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化疗后毒副反应:治疗组在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和疼痛分度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在治疗恶心呕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恶心呕吐和疼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可改善结肠癌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轻患者躯体疼痛和提高精神健康方面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减轻患者躯体疼痛方面作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机能、总体健康、精力和精神健康方面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提高患者总体健康以及精神健康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免疫学指标:两组间CD4+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CD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NK细胞差异均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性T细胞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含量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GF-β1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足三里化脓灸能够提高中、晚期结肠癌患者血中WBC数量,改善患者因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从而减轻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
2.足三里化脓灸能够提高中、晚期结肠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3.足三里化脓灸能够调节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CD4+和CD8+含量,降低血清TGF-β1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