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清肠汤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观点两个方面系统探讨清肠汤治疗大肠湿热型uc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UC患者40例,均为2003年9月~2008年1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经电子结肠镜确诊,中医辨证为大肠湿热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组给予中药清肠汤,该方为导师经验方(由白头翁30g,黄连6g,马齿苋15g,败酱草15g,黄柏炭12g,秦皮9g,焦白术12g,陈皮9g,木香9g,赤芍20g,甘草6g组成),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治疗,每次1.0g,每日四次,口服。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两组分别进行安全性观察和疗效性观察。3.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肠镜积分。4.统计学分析方法: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比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0%。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疗效相当。3.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溲赤等症状,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肠镜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后肠镜像积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对肠镜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肠汤为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安全有效方剂,具有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其机理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是调节机体免疫的重要方法。因为中医的正气包含了人体正常的免疫生理,邪气包含了异常的免疫病理,扶正祛邪理论与免疫学说是不谋而合的,有“异曲同工”之处。清肠汤中白术、陈皮健脾益气体现了扶助正气的作用。白头翁、黄连、败酱草、黄柏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体现了祛邪外出的作用。扶正与祛邪药同用发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调整菌群失调:现已证实UC发生时肠道菌群出现了紊乱,并且UC炎症病变常发生在细菌密度高的部位。因此调整菌群是干预UC炎性病变的一个重要措施。方中白头翁、败酱草、马齿苋、秦皮等具有明显抗感染和减少细菌毒素对肠粘膜的损害的作用。3.改善肠粘膜的血液循环,促进溃疡面愈合:溃疡局部肠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证实造成溃疡难以修复的重要原因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方中赤芍清热凉血而止血,活血散瘀而止痛,用之尤宜。黄柏炒炭止血又助溃疡面愈合;木香行气起到了“气行则血行”的功效。活血与行气同用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妙。4.改善全身症状:UC患者除了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肠道症状外,还可伴见发热、体重减轻等全身表现,方中清热解毒祛湿药如白头翁、败酱草、马齿苋、秦皮、黄连,缓解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的症状;白术、陈皮健运脾胃,增强体质,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消瘦、乏力等症状;赤芍活血化瘀,配合木香行气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而止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