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肝癌(HCC)是致死率在我国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复杂,因此缺少较好的早期诊断、愈后敏感指标的检测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癌为实体肿瘤,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易形成缺氧的微环境,缺氧是引起肿瘤细胞发生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是肿瘤细胞在缺氧环境下表达增多最明显的转录因子,可激活、调控多种缺氧反应基因的产物,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凋亡、细胞周期进行调控。HIF-1α在肿瘤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寻找合理、高效的抗肝细胞肝癌药物提供思路和依据。天然产物尤其是效用广、毒性低的人参皂苷是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在前人研究中发现,25-羟基原人参二醇(25-OH-PPD,AD-2)(figure 1),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IC50=20-60μM),可以引起体外细胞周期停滞,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功效。比人参皂苷-Rg3(目前国内用于抗肿瘤药物参一胶囊的主成分)对肿瘤的生长抑制活性高5到15倍,且AD-2在生物体内没有明显的宿主毒性。(20R)-人参二醇(PD)(figure 1),一种具有糖苷配基的原人参二醇型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是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衍生物的先导化合物。通过对25-羟基原人参二醇(25-OH-PPD,AD-2)和人参二醇(PD)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以期获得更多具有更好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本论文以AD-2和PD为原料,共合成19个人参皂苷衍生物。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新合成的衍生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应用MTT比色法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其中有5个衍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尤其以衍合物L10(IC50=4.79),L6(ICs0=9.51),L5(IC50=9.95),L17(IC50=12.93)的抗肿瘤活性较为显著。初步构效关系研究显示:(1)L17,L18,L19的抗肿瘤活性强于母体药物,可知:氧化3位,12位上的一个或两个羟基成羰基后,抗肿瘤活性显著提高;(2)化合物L4的抗肿瘤活性强于L1,可知:20位链条结构化合物可能比五元环化合物的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活性,活性差异可能与游离羟基有关;(3)化合物L5的抗肿瘤活性强于L17,可知:在AD-2的12位羰基处引入2,4-二硝基苯腙可能利于增强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