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责任一直是人类文化传承经久不息的主题之一,属于伦理学中比较古老的范畴,指的是行为主体对做出的行为和后果进行承担和问责,而机制是一个层面很多的问题。就目前而言,社会各领域还没有对社会责任感评价机制作出明确的解释与阐述。人是社会中的主体,与社会互相影响,却又相互独立。因此,社会责任感评价机制以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以及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为主要理论依据。社会责任感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引导公民对责任进行关注,从根本上去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冲突。为全面了解社会责任感评价机制,构建以“国家、社会”为评价主体、“个人与社会”为评价客体、以“自我责任、政治责任、道德责任”为评价内容、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分析”为评价方法、以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社会精神文明以及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为评价标准、达到“促进新经济快速成长、为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目的的社会责任感评价活动。社会责任感评价机制中各个环节的作用反映了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能有效确立社会责任感评价机制,就要进一步分析社会责任感评价机制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正确把握: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关系、评价介体与评价主客体的关系、评价方法与评价目的的关系、评价目的与评价内容的关系、评价标准与评价内容的关系。社会责任感评价机制在本质上是关于公民和国家能够在现如今社会中平稳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做到正确理解社会责任感评价机制,也就是:社会和国家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精神文明的建立、推动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为标准,正确选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与过程分析的方法,为提高公民和社会中的自我、道德、政治责任进行评价,从而增强公民和社会的责任感,达到促进新经济快速成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