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阅读作为用户获取学术资源和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信息行为,不仅对高校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意义,并对大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深远影响。当前,学术阅读用户面对的信息类型和内容更加复杂,加之科学研究工作困难、同行压力等外在因素影响,使得他们在学术阅读时更容易产生焦虑、迷茫、沮丧、技术恐惧等各种情感体验,而大学生作为学术阅读的重要用户群体,帮助其减缓在学术阅读时产生的消极情感,合理引导和强化其积极情感,对提高大学生的学术阅读效率并促进其有效知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学术阅读情境,以大学生为研究群体,系统揭示了大学生学术阅读信息行为中的情感反应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究了大学生学术阅读信息行为的具体表现方式,最终构建基于情感影响机制的学术阅读信息行为模型。本研究采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混合研究策略。首先,利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数据,扎根理论方法分析数据,构建出初步的理论模型;其次,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量表收集数据,采用差异分析、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来验证并解释模型。最终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学术阅读情境下,大学生的情感反应由认知评估所唤醒,情感反应包括“情感倾向”、“情绪状态”和“内容知觉”三种维度。对不同因素的认知评估引发了大学生不同的情感维度,“情感倾向”反映了大学生对学术阅读的主动或被动程度,主要由“个人内在意义”和“社会规范意义”评估所引起;“情绪状态”描述了大学生学术阅读时所经历的直观情绪,主要由“个人应对潜力”和“外界环境因素”评估引起;“内容知觉”体现了大学生对学术阅读文本内容的感知和察觉,主要由“学术内容质量”和“内容理解程度”评估引起。不同的认知评估结果唤醒了大学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不同的情感反应又会促进或抑制大学生的学术阅读信息行为,进而反向改变其原有的情感状态和认知评估结果。(2)大学生学术阅读时产生的信息行为可划分为浅层和深层两种行为类型。浅层学术阅读信息行为包括“学术阅读文献组织”、“学术阅读信息查寻”、“学术阅读信息回避”;深层学术阅读信息行为包括“学术阅读信息保存”、“学术阅读信息利用”、“学术阅读信息交流”。大学生往往浅层和深层两种学术阅读信息行为相结合采用,但具有不同学历背景、学科背景和阅读素养的大学生,他们各种学术阅读信息行为发生的频率、深度和具体方式都有所不同。(3)研究分析了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因素对大学生学术阅读时的认知评估、情感反应和学术阅读信息行为的影响。首先,发现不同性别、学历、学术任务和学术研究阶段的大学生,其对“个人应对潜力”的评估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该项认知评估因素较易受到学生个人背景因素的影响。其次,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学历、学科、学术任务、学术研究阶段的大学生,其对待学术阅读的“情感倾向”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研究发现“学历”因素对多种学术阅读信息行为都有显著影响,具有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其学术阅读“信息保存”、“信息交流”、“信息利用”和“文献组织”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4)模型的验证和解释。本研究采用路径分析方法验证了认知评估因素、情感反应和学术阅读信息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发现“情绪状态”是最容易受到认知评估影响的情感维度,此外,“情绪状态”与“内容知觉”也存在显著影响关系。最后通过探究认知评估因素对学术阅读信息行为的间接影响效果,发现相较于其他认知评估因素,“内容理解程度”对每一种学术阅读信息行为的影响效果都是最高的,这说明大学生在学术阅读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信息行为基本是建立在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根据此次实证研究的结论,本研究分别对大学生、相关培养机构、学术文献信息系统开发者及相关信息服务机构提出建议和对策,从而合理引导大学生学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