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变应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经常因为节气的转换随之增加,反复发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工作的效率以及个人的生活质量,这也是现代医学的难题,研究壮医莲花针拔罐法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IL-9、IGE的影响,探讨该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方法:在耳鼻喉科门诊、病房、壮医科门诊收集符合本课题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A组(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组)、B组(西替利嗪片)和C组(未治疗组),每组各40例。A、B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为10天,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VAS积分、临床疗效、安全性。采用荧光定量PCR仪器检测A、B、C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9、IGE含量,并取门诊健康体检的40名志愿者(确定无变应性鼻炎),测定其血清IL-9、IGE含量,与A、B、C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9、IGE含量进行比较,发现壮医莲花针拔罐法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IL-9、IGE的影响。 结果: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和西替利嗪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总有效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显效率;A组(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组)与B组(西替利嗪片)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显著的下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和西替利嗪片治疗变应性鼻炎均可显著降低疾病的症状和体征积分,其中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优于西替利嗪片法;A组(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组)与B组(西替利嗪片)患者治疗后的VAS积分均有显著的下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B、C三组患者血清IL-9水平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比较,A组患者治疗后IL-9水平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组)与B组(西替利嗪片)患者治疗后血清的IL-9水平均有显著的下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能明显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9水平,且能降至近健康组的水平,而西替利嗪片则不明显;治疗后A、B、C三组患者血清IGE水平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比较,A组患者治疗后IGE水平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能明显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GE水平,且能降至近健康组的水平。A组和B组、C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能够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体征,安全性较好;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能降低血清IL-9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