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位于我国内陆深处,光热资源丰沛,气候条件适宜棉花的生长,棉花种植产业成为新疆不可替代的支柱型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新疆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产业,而地膜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早就被广泛应用在棉花种植上,促进了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长期使用地膜致使地膜残留不断的在土壤中逐渐增加,引发了地膜残留的污染问题。残留的地膜不仅改变了农田土壤的理化性状,而且对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农耕操作、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只有全面的了解棉田地膜残留的污染现状,客观的把握地膜残留的污染因素,准确预测棉田地膜残留量的累积量,积极寻找解决地膜残留污染的方案,才能更快更好的促进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又快又稳的发展,推动全疆绿色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通过2008年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全疆农业污染源中的棉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棉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危害。结果显示,新疆地膜残留的污染较为严重的,不同作物的地膜残留量具有差异,其中棉田的地膜平均残留量约为90公斤/公顷。地膜残留的危害性存在四个方面,破坏土壤理化性状、打破生态环境的平衡、经济副作用、视觉污染方面。而且残留有其一定的空间特点,首先,地膜使用的时间长短、地膜的回收方式都与地膜残留的污染相关联。棉田地膜使用的时间越长,土壤中的残留量越多;机械化的回收措施,影响着残留地膜的分布,使残留的地膜集中在耕作层。其次,棉田土壤中地膜残留具有规律性分布,地膜残留明显分布在土层的10厘米左右,20~30厘米残留地膜分布数量较少,土层30厘米以下基本上没有地膜残留的分布。再次,棉田地膜的形态多样化,面积主要在4厘米~25厘米之间。地膜残留的累积跟播种面积、地膜使用面积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是与使用时间的关系密切,根据这个两个变量的关系,通过构建回归模型,较为合理、科学的预测出以2008年为基点,以后5年、10年、15年、20年的地膜残留量约为186.03公斤/公顷、284.90公斤/公顷、406.59公斤/公顷、551.11公斤/公顷,为今后的地膜残留污染的防治提供较准确的数据参考,从而促进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需求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