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经过多年来党的理论探索,“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全党的一项重要共识。“和谐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才的重任。它和民主政治,可持续发展经济整合而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本人在番禺区各校已有的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采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相结合,进行扩展研究,并且以两个有显著成效的中小学作为案例研究“和谐教育”的构建模式。通过实践性研究构建的这种教育模式,是科学的,同时是切合本土人文环境和教育现状的,这样才是可推广的操作性强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教育模式。全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政策依据及其实施内容探讨。综述提出“和谐教育”的历史背景,论述和谐教育的内容和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三大要素,并归纳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重点,为实践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番禺区实施中小学和谐教育的现实条件。本人通过调查,发现“五大措施”体现了政府部门重视实施和谐教育,通过对大量学校的办学特色分析,总结和谐教育思想在学校办学特色中的体现,并分析番禺区现行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差异。第三部分、番禺区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基本思路。综合第一部分的理论分析和第二部分的现实条件,指出和谐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谐教育的实施方向、和谐教育主要形式为“潜移默化”、和谐教育的目标。第四部分、番禺区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案例研究。通过德兴小学“心意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和化龙中学“孔子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在实践中具体体现和谐教育的思想。第五部分、番禺区实施中小学和谐教育的存在问题。本人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调查,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第六部分、番禺区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对策与建议。从政府教育局层面上和学校的层面上分别提出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