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构成。在中国的历史上,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56个民族中,回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十多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并且是全民信教。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这些穆斯林信众跟据伊斯兰教的风俗和习惯,以清真寺为中心围寺而居。穆斯林信众这种围寺而居的习惯,在他们长期生活的过程中,一方面基于血缘和地缘吸引他们的亲戚、同乡或其他穆斯林来此居住;另一方面也由于共同的信仰,这部分居民彼此间形成了熟人社会的关系。在城市——这个新型的集中区域,基于伊斯兰宗教信仰形成的穆斯林社区,它所反映的穆斯林信众之间的这种关系更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原来以单位为中心的居住单元逐步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社区这一社会生活基本单元。作为社会事务、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开始越来越多的承担起对辖区居民管理、服务和教育的职能。社区也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国家发展的基本环节和重要阵地。处于现代化、城市化中的城市宗教型社区该如何治理,如何将其管理者和宗教人士联系起来形成居民、宗教人士和管理者协商合作、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这一问题也成为转型期中国在现代化、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我国西北地区的现代化和城市化也正在迅速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西北定,则天下定。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居民集中居住的区域,该区域的安定团结对整个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有着重大的影响。鉴于城市宗教型社区,既涉及到城市社区、又关乎民族宗教这一重大问题,笔者以中国西北某省的城市穆斯林社区为例,通过深入穆斯林社区居委会和穆斯林居民家庭进行实地调查,并与社区管理者、穆斯林宗教人士和社区居民就有关宗教信仰和社区治理方面问题进行交谈。通过对有关宗教信仰对社区治理影响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在城市宗教型社区中,宗教信仰对社区的治理没有直接的明显的影响。但是,以阿訇为代表的宗教人士是否参与社区治理及其程度却对整个社区治理结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和作用。此外,笔者还尝试着建构了宗教人士对社区治理影响的互动机制即穆斯林居民——宗教人士——社区管理者三位一体的机制。针对西北地区城市宗教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社区管理者平时不与阿訇等宗教人士交流沟通、社区居委会疲于上级交代的工作,沦为上级部门和街道的“腿”、社区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低,对居民服务不周、态度蛮横,笔者建议:(1)社区管理者在平时要与社区的宗教人士做好沟通工作。(2)上级部门和街道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3)社区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