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电针刺激对高龄鼠氯胺酮麻醉后认知功能和海马β淀粉样蛋白以及血清内源性抗体的影响,探索针灸是否通过对免疫系统影响麻醉后鼠的认知功能。
方法:
14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C组),氯胺酮麻醉组(K组),氯胺酮麻醉加电针刺激组(KE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两组经腹腔注射氯胺酮50mg/kg进行麻醉,每天一次,连续7天。KE组大鼠麻醉完全清醒后取百会、足三里、大椎、肾俞四穴电针针刺治疗,用毫针对各穴进行针刺,连接SDZ-Ⅱ型电针治疗仪,频率为2Hz,强度为0.8Ma的连续波,时间持续30min。每日两次,共7天。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各组大鼠每天(从第二天开始)的定位航行(用逃避潜伏期表示)和空间探索能力(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问表示)。各组股动脉采血(实验第七天),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β淀粉样蛋白抗体的水平,并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第二天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异。第三天开始,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前一天明显缩短,以C组最为明显,KE组次之,K组变化幅度最小。第三、四、五天各组大鼠与C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有统计学意义。第五、六、七天各组大鼠与K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其中,第六天和第七天的实验结果提示,KE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第七天的空间探索实验中,与K组比较,KE组和C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所占总时间比例显著增大(p<0.01),尤以C组显著,但C组与KE针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2.与C组相比,氯胺酮麻醉后大鼠血清中抗p淀粉样蛋白抗体含量降低(p<0.05)。KE组与K组相比大鼠血清中抗β淀粉样蛋白抗体含量明显增加(p<0.01)。
3.与C组相比,氯胺酮麻醉后大鼠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最高(p<0.01),KE组大鼠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K组(p<0.01)。C组与KE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
1.电针治疗可以改善大鼠氯胺酮麻醉后的认知功能。
2.电针可以增加内源性抗体Aβ的产生,降低老龄大鼠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直接减轻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