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讨论农村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就是把包括农业自然生产条件、地理区位、交通通讯等因素看作发展经济的一种重要资本,研究贫困现象与地理区位、环境条件约束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贫困问题的解读和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的梳理,提出分析贫困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框架,并采用定量方法评估贫困、收入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解决三个问题:(1)在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体制背景下,自然地理环境对于贫困的制约程度有多深?(2)在特定的区域内,众多地理环境条件中哪些因素具有更显著的影响力?其作用的方式怎样?(3)扶贫开发的措施能够通过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约束?论文通过分析气候、地形、土地与土壤、水资源、自然灾害等主要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区位、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环境退化和社会发展其他因素等人文环境因素对贫困产生的影响,从人文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视角讨论贫困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核心问题——地理环境是农村贫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确立地理环境贫困效应的分析框架,以此来解释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为了检证论文提出的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观点,本文选择了地理环境复杂、贫困面较大的甘肃省为例,确定了自然条件和区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以及26个自变量,运用Panel Data模型,分别对51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发生率与地理环境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土地资源条件、旅游矿产等其他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自然灾害以及地形条件都不同程度地约束县域内农业经济发展和贫困发生率的有效降低。但是,通过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和优良的政策体系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完全或部分消除一些资源约束下产生的贫困,并且效果十分显著。基于对甘肃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回归分析,结合“整村推进”反贫困模式的实践经验,论文继而讨论了甘肃近年来通过改善地理环境条件缓解贫困的成功经验,为甘肃省全面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