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频繁爆发危机以来,中间形式的汇率安排被认为是爆发严重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唯一可持续的汇率制度是超级固定(货币局、货币联盟和美元化)或完全浮动汇率制度,这种观点就是“中空论”。本文在对“中空论”的提出、发展脉络以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从客观经济事实出发,分别采用Bubula and Otker-Robe事实分类法和IMF官方事实分类法对147个样本国家1990-2001年和1999-2006年的汇率制度发展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发现在现实中各国汇率制度选择是否存在向两极收敛的趋势。本文研究发现就147个国家的总体样本而言,中间汇率制度确有下降的趋势,但是相对比例仍然很高,“中空”的趋势并不明显。发达国家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两极化趋势,要么加入货币联盟,要么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来说,是否存在两极化趋势依赖于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归入中间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中空”的趋势却不明显,这些国家资本尚未高度流动,所有的汇率制度都是可供选择的。
既然经验分析又不支持“中空论”,那么现阶段各种汇率制度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呢?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恐浮理论、货币危机理论以及政治经济理论四个方面来分析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最优货币区理论强调了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相对稳定的结构性因素,认为贸易开放度高的小国应选择固定汇率制度,而贸易开放度低的大国则可以从汇率浮动中获益;对货币危机理论的研究表明,随着实际资本开放程度的加深,独立的货币政策和固定汇率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汇率制度的选择将向两极分化;财政赤字规模太大使得较为固定的汇率制度不可持续,财政盈余有利于灵活性较低的汇率制度的维持;恐浮理论则强调货币替代和货币错配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以此来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名义上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而事实钉住其主要的外债或资产货币;政治因素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是从政府声誉、政府强弱、政策性偏好以及政治制度安排等方面来进行研究的。
本文实证分析选用了13个能够反映最优货币区理论、恐浮理论、货币危机理论以及政治经济理论对汇率制度影响的典型变量,采用随机效应多元排序选择模型对147个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进行分析,寻找影响不同灵活性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因素。在1990-2001年,以Bubula and Otker-Robe事实分类为被解释变量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货币替代程度越深(外债债务比率的增加和事实美元化程度的提高),金融深化程度越低(M2/GDP越小),实际资本开放程度越大,具有高增长(历史平均实际GDP增长率较高)和长期通货膨胀的历史(历史平均通货膨胀率较高),政府较强(当局当政时间较长)以及选举竞争力较强(选举竞争力立法指数较高),将促使一国采取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而经济规模越大以及政治稳定性越弱(反对党的herfindahl指数上升)将会促使一国选择灵活性较高的汇率制度。在1999-2004年,以IMF官方分类为被解释变量时,经济发展水平上升,金融深化程度提高(M2与名义GDP比值提高),货币错配程度加深(国内商业银行负债美元化程度较高),宏观基本面改善(财政收支盈余较大),历史平均实际GDP增长率上升,将促使一国采取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而经济规模越大,贸易开放度越高,事实美元化程度越大(M2与名义GDP比值越小),政府越强(当局当政时间较长),政治稳定性越弱(反对党的herfindahl指数较大)以及选举竞争力立法指数越高会促使一国选择灵活性较高的汇率制度。以Bubula and Otker-Robe事实分类为被解释变量,采用随机效应多元排序选择模型对1990-2001年不同类型国家分析后发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恐浮变量确实对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有重要的影响。但令人吃惊的是,恐浮变量在新兴市场经济中并不象在发展中国家那样显著,而且货币危机变量中的实际资本开放程度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汇率制度选择都没有显著的影响。
为了找到分别影响各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作者放松平行回归假设,以Bubula and Otker-Robe事实分类为被解释变量,采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广义多元排序选择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资本开放程度的增加,提高了一国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和超级固定汇率制度的概率,却降低了一国采用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和传统钉住汇率制度的概率,表明这两个变量对汇率制度选择的两极化确实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