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型农村建设的规划对策研究——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ric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基本社会单元。然而,作为不对称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和“让一部分人(在城市中)先富起来”的资本累积结果,农村在整个社会重心中被弱化,农民作为一个数目庞大的社会群体则被边缘化。“建设新农村”正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对一个长期以来被牺牲的族群,所实施的反哺和再平衡。   城市的发展带来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吞并了城郊农村,带来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耕地面积减少引起粮食安全问题、城市运行成本增加、土地征用与拆迁带来的社会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农村社会结构的断裂。因此城郊型农村的发展应该依托城市、立足农业、多产并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弥补传统农业经济的不足,实现城郊型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本文从立足农业的角度,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分析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怎样通过城乡一体化实现城郊型农村与其所依托的城市的互促发展;怎样通过传统农业的转型使城郊型农村经济发展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并同时保留原有农村社会结构、维持原有生态平衡;怎样通过政策的制定来发展立足农业的城郊型农村,最终实现城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效益最大化。   论文共分四个部分:提出问题――研究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提出了城郊型农村建设、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并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城郊型农村主要是指位于大城市远郊、城市化程度低、在一定的时期内不会被城市吞并的农村。此外,还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选择了“城乡一体化”、“城郊农业”、“乡村发展理论”、“新农村建设”四种理论,分别对其相关理论概念和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为本次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第三部分为第三和第四两个章节,是全文的分析部分。第三章剖析了城郊型农村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形成的原因。第四章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城郊型农村发展的区域因素和自身条件因素。   第四部分包括第五、六、七章,是问题的解决部分。根据前四章内容的总结分析,在第五章先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确定城郊型农村的发展方向,产业定位、生态建设要求等,再立足于自身条件来发展特色经济、整合土地利用、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良好的生态景观、构建特色社会文化体系。第六章介绍了武汉市汉南区新农村规划的实例,用以解释说明第四章的理论体系。第七章是对本文的的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离远的今天,城市像一座巨大的工厂,建筑在“流水线”上以快不可及的速度被批量生产,我们看见水乡倩影的江南,山势回转的岭南,雄险幽秀的巴蜀等被如出一辙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提高了要求,文化活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心是基于剧场、博物馆、音乐厅及电影院等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第三产业崛起,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其规模也已惊人的速度增长,同时带动了大量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山岳型风景区作为自然风
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我国大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市区人口和产业不断聚集,形成了城市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发
成立于1935年的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简称文整会)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古建筑修缮保护机构,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机构几经变迁,1990年与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合并成为中国文物研究所。在
学位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2006年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区地位一跃成为
随着近几年中国建筑界逐步走向世界,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绩,人们开始对中国能否出现世界级的明星建筑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然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牢牢抓住中国的根,中国建
“节能省地型住宅”概念,其内涵,就是要把住宅建设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省”的基础上。在保证住宅功能适宜和舒适度的基础上,减少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资源的消耗,实现住宅建造、
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的乡村住宅建设一度被忽视,城乡发展的差距逐年增大。乡村住宅的再生设计成为近年来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农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