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类开始了对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由于许多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资源型城市出现了诸如经济停滞不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工人大量失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严峻的形势,西方国家开始探索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之路。从许多西方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实际来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然而迄今为止,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新中国建国之后,针对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中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思路。在政府的行政指导下,通过资源的不断勘探和开发利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大批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性生产资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的提高,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大了对基础性资源的需求程度。一些老牌资源型城市也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而进入了城市发展的瓶颈期。面对着“资源瓶颈”的约束,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随之,我国政府和学术界也开始了对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的探索和实践。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是一个典型的矿产资源型城市。城市的形成是源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相继又发现了其它资源,如铁矿、盐矿、水泥用石灰岩等。时至今日,平顶山市的经济发展仍然要依靠当地的资源优势,但经济结构不合理,表现在资源型产业占比过大。同时由于多年的粗放式发展,其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平顶山市经济转型就显得刻不容缓。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平顶山这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为例,对我国资源性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结合资源型城市的现实状况,基于产业发展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归纳总结了资源型城市演变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转型原则。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典型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案例,从中提炼出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益启示。然后以平顶山市为例,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进行研究。基于以上思路,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6章,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论述了研究意义、界定了核心概念、交代了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本章指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个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着探索和实践。本章对资源、资源型城市和经济转型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架构。第二章,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着重阐明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分工理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要从可持续发展、产业经济发展、区域分工等方面来理解。经济转型过程中要始终以可持续发展为转型目标,产业转型要遵循产业演进的规律,其转型的方向是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产业,而不是转向那些不合理和低级的产业,同时要从区域分工的角度去定位资源型城市,站在区域经济的系统中去实施经济转型。本章还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主要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三章,资源型城市发展特征与经济转型的一般理论分析。指出资源型城市既具有一般城市的特点,同时由于资源型产业的阶段性,其演变规律同一般城市的演变规律有所不同。基于产业发展周期理论把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阶段分为建设期、兴盛期、稳定期、衰退期、枯竭期五大阶段。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特征在于资源型城市形成的突发性、发展的阶段性、效益的递减性、转型的必然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原则是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第四章,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国际借鉴。分别详细地分析了德国鲁尔地区、法国洛林地区、日本北九州的转型经验。德国鲁尔地区和法国洛林地区的转型是政府主导型,而日本北九州的转型是政策主导型。得到的启示是:(1)合理的把握城市经济转型时机。(2)专门机构指导和规划经济转型。(3)明确经济转型的核心任务是产业转型。(4)高度重视转型过程中的环境保护。(5)确立企业为经济转型的重要主体。(6)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第五章,平顶山市经济转型的实例研究。目前,平顶山市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期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产业结构呈现出典型的“2-3-1”模式,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成熟稳定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型产业占比过高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经济转型发展的优势主要有区域分工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挑战有“资源诅咒”效应以及经济转型意识淡薄、经济转型成本较高。同时从政府支持、产业转型、环境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了平顶山市经济转型的一些建议。第六章,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认为成熟稳定期资源型城市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良好时机,本身拥有转型的有利条件,转型模式必然是“渐进式”的转型,其经济转型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转职能、调结构、保民生、重生态”。保障措施主要是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转型资金来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职工培训力度;加强经济转型的宣传力度,全社会参与转型。具体重心则要放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和人才的培育和聚集方面。生态环境方面做好以下工作:(1)严格落实国家环境政策,加强对污染主体的监管力度。(2)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明确污染主体责任。(3)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全方位改善环境质量。产业转型的主要做法是:(1)应用高新技术改造资源型产业,实现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2)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接续替代产业。(3)改善城市软硬件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人才培育和聚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1)完善本地教育,加强人才培养。(2)创新人才机制,强化人才引进。(3)构建“产—学—研”基地,促进人才聚集。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应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问题。本文基于产业发展周期理论来分析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进而总结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特征,丰富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同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原则。第二,在研究内容上,既有一般理论的分析也有实际案例的分析。本文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典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总结,得出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启示。同时以平顶山市为例对其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其经济转型的一些建议。第三,本文提出处于成熟稳定期资源型城市也必须重视经济转型。成熟稳定期城市经济发展并没有停滞,各种问题并不突出,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良好时机。同时,成熟稳定期城市经济转型必须是“渐进式”的转型,并不能对原有的资源型产业彻底放弃。本文的不足之处,从整体上来看,缺乏对资源型城市形成发展机理的深入分析和不同时期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的对比分析。在对平顶山市的实例研究中,由于数据获得的难度,关于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特征的分析还不充分;在对策建议方面,也仅仅是从宏观发展的角度提出想法,并未对具体的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上述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