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区,估计有近1亿人口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因这类患者常常没有显著的症状和体征,从而忽略了病毒对肝脏内部的慢性轻微损伤,如病变持续进展,则有向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细胞癌转变的趋势。造成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的原因是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无法完全将乙肝病毒从体内清除,产生了免疫耐受从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也就是T淋巴细胞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而对于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相关研究开展的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体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B淋巴细胞计数,寻找该部分患者不同体质分类与体液免疫反应的相关性,探索中医从调节体液免疫方面入手,优化该部分患者的中西医治疗方案。肝组织纤维化是肝细胞遭受损伤后的一种修复机制,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最终可形成肝硬化。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的,因此肝纤维化检查对判断病情轻重,确定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均十分重要。肝纤维化无创扫描仪(FibroScan),能够较为准确的定量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是一种新型的检查手段,目前用于评估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度情况的研究还较少见。中医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了解还处于一个不断深入、总结的过程当中,对该部分患者体质分布情况的相关研究不多。考虑到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体质上可能具有一定的差异,通过研究体质分布的差异性,了解该类患者的体质特点,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和养生保健提供一条新途径。目的运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体质分类,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分布特点,并进一步观察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分布与乙肝病毒(HBV DNA)载量,B淋巴细胞计数及FibroScan (FS)值的相关性,以了解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分布特点,从而通过中医对该部分患者中的偏颇体质施行更为合理的调节方法,通过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分布与HBV DNA载量、B淋巴细胞计数,FS值的相关性,以了解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分类与HBV DNA载量高低的关系,并解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同体质的体液免疫状况,肝纤维化程度,进一步探讨通过FibroScan的无创性检测手段了解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指导临床医师从调节免疫功能方面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干预。该研究还将有助于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寻找更为合理的检查手段,力争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提供一个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法,深化中医“治未病”理论。方法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选取《中医体质分类判断标准》设计调查问卷,研究对象为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及门诊的139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确定研究对象体质类型,并收集其HBV DNA定量、B淋巴细胞计数、FS值等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及其实验室检验、FibroScan检查结果录入数据厍,归纳整理,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并选用相应统计方法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为:湿热质>气虚质>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特禀质。其中,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体质频数分布为:湿热质>气虚质=平和质>血瘀质>气郁质>阳虚质=痰湿质>阴虚质;而HBeAg阴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体质频数分布为:气虚质>平和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2.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体质分布与HBV DNA定量的关系:在HBV DAN高水平复制时,湿热质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余8种体质。3.中医体质分布与B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关系:CD5+B淋巴细胞百分比两两比较:湿热质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阳虚质与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者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19 B淋巴细胞百分比两两比较显示:湿热质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比较P<0.05;血瘀质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B淋巴细胞百分比与HBV DNA定量的关系:乙肝病毒携带者的CD19、CD5+、CD5-B淋巴细胞百分比与HBV DNA载量高低无关。5.中医体质分布与FS值的关系:血瘀质与其余7种体质患者(由于特禀质样本量过少,统计时已剔除)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湿热质与气郁质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6.FS值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脏硬度值与HBV DNA载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7.B淋巴细胞百分比及FS值与HBeAg的关系: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高于HBeAg阴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FS值与HBeA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与HBV DNA定量、B淋巴细胞百分比及肝硬度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FS值与HBV DNA载量具有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