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氮是农作物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实时、快捷地测定土壤中无机氮含量,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介电特性可反映土壤的离子参数,不仅能反演土壤的体积含水量,还可通过复介电常数反演土壤的离子浓度和种类。当前,土壤介电针对无机氮含量的研究多是在单一频率下进行,对宽频段下水氮耦合下极化行为研究较少,对不同土壤含水量、土壤特定无机氮
【基金项目】
:
陕西水利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1SLKJ-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是农作物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实时、快捷地测定土壤中无机氮含量,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介电特性可反映土壤的离子参数,不仅能反演土壤的体积含水量,还可通过复介电常数反演土壤的离子浓度和种类。当前,土壤介电针对无机氮含量的研究多是在单一频率下进行,对宽频段下水氮耦合下极化行为研究较少,对不同土壤含水量、土壤特定无机氮离子耦合作用下的土壤介电研究不足。针对农田中氮素无法实时测量的难题,开展土壤氮素的介电特性研究不仅可以分析土壤-水-氮耦合条件下的极化行为,还能够为解决土壤氮素的测量难题提供新思路。本文应用双线性理论,使用安立矢量网络分析仪(Anritsu-MS2028B),以及14mm定制探头,分别以云南曲靖红土和陕西杨凌塿土为研究对象,在10 MHz~6 GHz测试了红土在4个体积含水量(0.10-0.25 cm~3/cm~3),5个铵态氮含量(0.1-0.5 mol/L)下的介电常数(复介电常数、视在介电常数)频谱图以及塿土在5个体积含水量(0.10-0.30 cm~3/cm~3),6个硝态氮水平(0-0.30 mol/L)下的介电常数频谱图。测定了塿土在低水平硝态氮浓度(1-10 g/L)下的介电常数频谱图。分析了土壤含水量、频率影响因素下土壤无机氮(NH4+、NO3-)浓度与土壤介电常数的关系。于本文的试验条件及研究内容,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双线性理论构建的介电测量系统对测量介质的复介电常数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使用安立矢量网络分析仪,在14 mm末端开路定制探头上测量的S11参数,运用MATLAB程序计算,能够准确转化被测介质的复介电常数。(2)土壤介电常数受土壤含水量、铵态氮浓度、频率的复合影响。在测量频段内,铵态氮含量改变对复介电常数实部的影响集中在10 MHz~100 MHz频段内,对复介电常数虚部的影响集中在100 MHz~1 GHz频段内,且铵态氮浓度改变对复介电常数虚部的影响更为明显。在101.05 MHz频率下建立了红土中NH4+离子介电检测的虚部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模型决定系数R~2=0.937,说明该经验公式具有较好的精度。(3)在测量频段内,体积含水量、土壤硝态氮(NO3-)浓度对土壤介电常数影响显著。研究发现,复介电常数实部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在不同频点使用复介电常数实部对土壤含水量进行三阶拟合,决定系数R~2都在0.98以上。其次,对比了复介电常数实部、虚部以及视在介电常数在宽频下的介电表现,使用复介电常数虚部对土壤中不同硝态氮含量进行描述,稳定性与区分度较好。在300.9 MHz典型频率点分析了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复介电常数虚部的相关性,R~2在0.94~0.98之间。(4)建立了较低硝态氮离子浓度水平下的硝态氮介电检测模型。低硝态氮浓度在各含水率下引起复介电常数实部的变化较小,集中存在于200 MHz以下。在100MHz~700 MHz下复介电常数虚部区分明显,土壤含水量越高,土壤硝态氮浓度的复介电常数虚部区分效果越好。对比了理想频段内使用线性、二次、三次方程拟合效果的优劣,得出使用三次方程建立土壤低硝态氮水平的检测模型结果较好,300.9 MHz为土壤硝态氮检测的最佳频率点,决定系数R~2为0.935。
其他文献
米发糕发酵过程中,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降解为多肽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微生物的不同酶系对蛋白质的作用位点不同,影响多肽结构。经胃肠消化后,蛋白质和多肽进一步降解,产生复杂的抗氧化多肽体系。目前对肽的结构、活性、及高活性肽的控制尚不清楚。本实验以四种不同组合的发酵剂发酵制作米发糕,研究发酵剂对米发糕消化产物组成及活性的影响,并通过超滤、反相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抗氧化肽,采用液质联用法鉴定其氨基酸序列
快速准确地作物分类是估算作物信息和提高农田管理水平的基础。基于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应用深度学习模型已经成为作物分类的主要方法。类似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的云计算平台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为完成庞大的深度学习模型运算提供了便利。针对云计算平台和深度学习结合困难和深度学习模型中各组分对分类性能的作用不可知的问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双视角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是关中地区主要种植模式,明确水氮管理对肥料氮在轮作系统中去向的影响,可为科学合理制定水氮管理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定量研究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夏玉米季施入的氮肥在轮作体系的去向,本研究利用15N示踪技术,于2019~2021年进行了为期2年的田间微区轮作试验。试验一,设置4种灌水施氮模式,分别为:M1传统基施,施氮量为210 kg/hm~2,在拔节期畦灌90 mm;M2传统追施
单增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以引起严重的李斯特菌病,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点。随着现代分子学技术的快速发展,PCR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较短的分析时间,PCR和以PCR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已被广泛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由于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量较少,且食品组分易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因此在检测前实现对食品中目标病原菌的有效分离和富集是十分必要的。磁性纳米粒子分离具有分离快速、操作
为了从宁夏贺兰山东麓分离鉴定的941株酵母菌中筛选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酵母,并对酵母菌发酵葡萄酒特性进行研究,为葡萄酒酿造提供优良菌种。本论文采用七叶灵显色法和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NPG)显色法进行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筛选,对产酶情况进行种间和种内差异性分析。并对优选酵母进行SO2、糖、乙醇耐受性分析。在此基础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显著,农业中灌溉用水占比很大。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对农业产量和节水灌溉的要求日渐提高,通过合理的灌溉决策,确保土壤含水量保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最佳状态,将成为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本文运用深度学习算法,根据试验区实测气象数据和网站预报降雨数据构建了每日降雨量预测模型,并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基于每日预测温度构建了冬小麦生育期每日作物需水量预测模型,最后将已建立模
空气放电保鲜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安全环保等特点,针对空气放电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以果品贮藏保鲜为代表的保鲜技术的应用,对空气放电生成气抑菌机理的研究相对而言较少。本实验采用空气放电技术对从腐烂莲藕分离到的尖孢镰刀菌进行离体处理,以细胞膜功能的损伤及细胞内环境抗氧化能力的改变为着力点研究空气放电处理对其生理代谢的影响,以孢子致死过程中存在的典型凋亡特征为切入点研究空气放电处理诱导细胞凋亡坏死的作
加强末级渠道灌溉用水的准确计量是实现农业精准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减少农业水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常用的固定式量水槽存在修建费用高,容易引起渠道局部淤积进而造成较大量测误差的缺点。移动式量水槽不存在固定式这类缺点,但是已研发的移动式量水槽型式较少,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量水槽结构型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本文应用仿生学和临界流原理,设计了一种流线型的可移动的鱼形柱体(平面图为鱼形)开展量水研究。
在我国鱼糜及鱼糜制品的加工中,近年来淡水鱼作为原料鱼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攀升,白鲢作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具有非常大的加工价值。目前关于如何抑制热处理所产生的鱼糜凝胶劣化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这是由于鱼糜制品的高价值化和休闲化已成为水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已有一些文献报道了热处理对鱼糜制品凝胶品质的影响,但其处理温度大多在100℃以上,而经过高温处理的样品往往已经丧失了鱼糜凝胶制品最重要的凝胶
鱼汤是中国传统营养膳食之一。不同种类的淡水鱼烹制的鱼汤通常呈现不同的调理保健功能,其原因可能是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在热处理后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及含量不同导致的。在日常生活中,乌鳢汤适合术后病人的康复,而鲫鱼汤有利于产后妇女的催乳。本课题探讨两种功能不同的鱼汤经过体外消化前后其营养成分及组成的变化,包括游离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含量等;同时采用NMR代谢组学技术对其小分子营养代谢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