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核污水处理是当前环境治理领域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之一,相关污水处理方法及应用是研究重点。其中,吸附法往往具有容量大、适用性强和易操作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吸附材料由于稳定性差或可回收性差,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摇晃来发挥作用,或通过离心来回收吸附剂来避免难回收造成的二次污染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其深度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具有稳定状态可调的新型水基磁流体制备方法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磁分离过程中粒子磁团聚和水动力行为及其对分离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5187708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污水处理是当前环境治理领域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之一,相关污水处理方法及应用是研究重点。其中,吸附法往往具有容量大、适用性强和易操作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吸附材料由于稳定性差或可回收性差,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摇晃来发挥作用,或通过离心来回收吸附剂来避免难回收造成的二次污染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其深度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具有稳定状态可调的新型水基磁流体制备方法,并开展了系统的表征、稳定性影响以及应用探究,相关研究对于推动磁性吸附材料制备技术及磁分离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首先,在水基磁流体制备和表征方面,提出了可控静电作用力与磁相互作用力竞争的磁流体稳定性可调策略,并基于原位生长法在聚乙烯亚胺水溶液中生长磁性纳米粒子,解决了现有吸附材料强稳定性和易回收性不可兼得的固有难题。此外,通过优化反应原料的比例和用量,获得了组成成分纯净、聚集体尺寸小、正电性强、氨基含量高和高饱和磁化强度的磁性纳米粒子,其悬浮于水中可以形成稳定的磁流体,在磁场的控制下表现出灵活的流动性。同时,结合多种仪器和方法对合成的产物进行表征,系统分析了产物的组成成分、粒径、Zeta电位、形貌以及磁学性能。其次,在水基磁流体稳定性影响因素探究方面,观测了不同金属离子以及不同溶液p H值下水基磁流体的沉降情况,并对不同情况下的沉降动力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基磁流体在p H 3-11的宽范围内都可以保持长效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p H适应性和稳定性,且可通过电荷中和来使其发生沉降,进而实现了水基磁流体的稳定状态可调;在自然水体中Na+、Ca2+浓度下,水基磁流体可以保持长效稳定。同时,借助多种表征方法阐明了常见金属离子以及溶液p H值影响水基磁流体稳定性的作用机理。最后,在水基磁流体的应用方面,以常见的放射性核素以及生物毒性较强的离子为研究对象,系统探究了水基磁流体在不同p H、核素初始浓度、吸附时长以及离子强度等条件下对放射性核素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所制备的水基磁流体在放射性核素去除方面具有操作简单、p H值适应性广、污染物适用性强、吸附动力学快、吸附容量大等特点;水基磁流体对U(VI)、Sr(II)以及Co(II)的最大吸附容量有望达到331.5、427.8和759.6 mg/g。同时,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阐明了水基磁流体吸附核素的作用机理。
其他文献
在托卡马克装置放电实验中,等离子体破裂会破坏正常的等离子体约束,瞬间中止实验放电,产生高热负荷、强电磁力、高能逃逸电子三大危害。对于未来的大型聚变堆,比如ITER而言,破裂会产生灾难性的事故。而破裂预测能够在等离子体破裂发生前对破裂进行提前预测,辅助破裂避免和破裂缓解系统,从而降低破裂危害。针对目前破裂预测领域中大多数性能优秀的破裂预测模型主要采用深度学习算法,也有部分基于Light GBM、XG
快速消除大雾、提升能见度对保障交通运输具有积极意义。声波除雾是一种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势的新型除雾方法。声波加剧小液滴之间的相对运动,促进小液滴碰并生成大液滴,有效降低小液滴数浓度,进而提高能见度。然而,关于声波频率、声压级等参数对促进液滴碰并生长的规律依旧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因此,进一步探究声波促进液滴碰并生长的规律对人工除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包含经典同向碰撞、声尾
电子回旋辐射成像诊断(Electron Cyclotron Emission Imaging,ECEI)是观测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二维电子温度演化的重要工具,其信号的质量及信号的合理性分析对后续物理分析至关重要。本文工作围绕J-TEXT ECEI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而展开,研制了J-TEXT ECEI自动数据清洗与反馈调节功能模块,发展了J-TEXT虚拟ECEI诊断平台,并基于虚拟诊断平台进行了初步仿真
锯齿不稳定性是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常见的宏观磁流体不稳定性之一。其存在有利于避免等离子体芯部杂质的积累,但是长周期大锯齿容易和等离子体其他不稳定模式(如边界局域模、新经典撕裂模等)耦合,降低等离子体约束性能,甚至导致破裂的发生。另一方面,在未来反应堆中,如果锯齿周期过短,小于α粒子的能量约束时间,也会影响聚变堆的自持加热。因此,锯齿控制至关重要。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可修正局部等离子体参数从而
随着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发展,现代托卡马克装置的运行参数不断提高,装置周围的杂散磁场也不断增强,高强度的杂散磁场会造成托卡马克装置现场电力与电子设备的失效问题,从而对装置的稳定运行构成巨大威胁。辅助供电电源在托卡马克测控系统中广泛使用,且对杂散磁场极为敏感,研究辅助供电电源强杂散磁场干扰问题,对于保障未来大型托卡马克装置的可靠运行有着重大意义。针对辅助供电电源强杂散磁场干扰问题,本文以开关电源为研究
电磁成形作为一种高速率成形工艺,因其能够提升材料成形性能等优势,在航空航天结构件制造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在大尺寸铝合金板件成形制造上,传统单线圈电磁成形方法始终受到了大尺寸线圈制作成本高昂、工艺复杂的限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电磁成形方法,通过多个模块化线圈在空间上阵列分布来代替传统的单线圈电磁成形系统,突破了线圈设计的几何尺寸限制。本文基于分布式电磁成形系统,在仿真模拟、装置研制
轻量化技术是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提高运载器件性能、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使用铝合金等轻质合金材料对于实现轻量化具有现实意义。目前,电液成形、电磁成形等高速成形技术是提升轻质合金材料成形性能的重要手段。然而前者面临胀形较大时减薄和撕裂等问题;后者存在电磁力随工件变形会迅速衰减而难以多次加载等问题。为此,本文以6061铝合金管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轴径双向加载式金属管件电磁-电液复合成形新工艺
电磁成形是通过洛伦兹力实现工件塑性变形的一种特种能场成形制造技术,可显著提高材料的成形极限、降低残余应力和回弹等,在铝合金等轻质合金成形制造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已有的研究中,线圈是电磁成形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产生的脉冲磁场在金属工件中以电磁感应的方式形成涡流和洛伦兹力。然而,成形过程中的强磁场、高电压、大电流等运行工况导致线圈中承受高冲击机械载荷和热载荷,进而使得电磁成形能力因线圈寿命问题而受
随着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环境和能源问题愈发显著,亟需开发高效清洁的新能源。作为氢能的理想利用方式之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包含能量转化率高、低碳无污染、动态响应快等优点,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为提升PEMFC的工作性能,本文对PEMFC的建模与控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设计搭建了用于实验测试的PEMFC测控平台,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基于电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虑各类损耗,建立了电堆电
场反位形(Field-Reversed Configuration,简称FRC)具有结构简单,比压接近1等优势,对于研究新的核聚变位形,以及未来探索核聚变反应堆的小型化和经济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开展了相关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场反等离子体预研装置(HUST-FRC,简称HFRC)是一个复杂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装置,由不同的装置和仪器共同组成。每个装置有着自己独立的控制逻辑和流程,协调控制众多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