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中国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发展赋予了受众更多的话语权,使其得到了最大释放。媒体主动传播者与受众被动接受者原本不变的角色因传播格局的变化而发生转变。以党报、党刊主的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场和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兴媒体舆论场界限打破,媒体议程和受众议程不再是传授的单方向关系,逐渐形成了开放的社会舆论环境,主流媒体议程逐渐受到了新兴媒体的议程影响,这就对主流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主流媒体应适应新的形式,改变舆论引导方式和策略,给予受众正确舆论导向。微信发展5年多来,作为社交应用软件,成为新媒体中使用最广泛的平台,拥有强大的用户群,2016年12月28日,微信团队在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发布的《2016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9月,微信平均日登录用户达到了7.68亿,成为受众应用最广泛的社交软件,微信成为了受众了解信息,发表观点的主要媒介,微信正在从一个”应用”,转变为人与人交流、为受众提供服务以及包含商业、教育、文化等多种方式发展的平台,转变为有很大经济驱动力的产品。基于微信的传播特征,匡文波认为,“微信传播对舆论产生明显的杠杆作用”,且“容易导致社会舆论”。同时,根据梅青会发布的《2016微信公众号数据报告(上半年)》显示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为止,微信公众号数量已经突破1000万,并以每天1.5万个的速度增加。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播媒介,受众可以收到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信息,不论组织、个人、传统媒介还是自媒体,都可以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受众可以直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账号进行关注,并收到公众账号的多形式的信息推送。微信公众号聚合并链接了纸媒、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从单一的平台转变为综合平台,使离散的信息更加聚合化。在新形势下,党报响应政府的号召,适应新媒体发展态势,主动发力,俯下身子倾听民意,相继创办微信公众号,进而推进政府治理能力。《人民日报》作为国内最具权威的媒体,借助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在新兴媒体舆论场中贴近受众生活,传播信息,同时又肩负党报社会责任,正确引导受众舆论。本文主体可大致归纳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分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作选题的背景与依据,通过对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的文献回顾,本文发现目前对党报等主流媒体微信公众账号的舆论引导研究相对不多,主要仍集中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问题探讨上,对于主流媒体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声、正确引导舆论等相关内容缺少研究,但相关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探索,进而作为了本文的研究价值。第二部分通过介绍《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对其影响力的原因即如何成功做到舆论引导的做法进行探究。主要包括对舆论引导的概念界定、《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舆论引导行为研究、舆论引导的策略研究、舆论引导的理念研究,从而得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舆论引导探究。第三部分为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浅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舆论引导方面可操作性的建议,使《人民日报》借助微信公众号更好地长久发展,并为其他媒体提供借鉴,创造良好运作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