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兔耳痤疮模型的建立,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等炎症因子在痤疮皮损中的表达,拟初步探索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在痤疮炎症中的作用。2、观察外用2%超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0%SA、阳性对照及模型对照对兔耳痤疮模型的疗效、病理变化、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的炎症因子(IL-1β、IL-8)表达的影响,拟初步探索超分子水杨酸抗炎的具体机制和信号传导途径。
  方法: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6)和造模组(n=24)。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组参照Kligman法构建兔耳痤疮模型,于兔耳内涂煤焦油,每日1次,连续14天;造模第7天时,皮下多点注射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菌悬液。造模完成后,将造模组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模型对照组。将正常对照组、造模组兔耳取活检,通过肉眼及组织病理学观察来判定造模成功与否,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p38MAPK、NF-κB、IL-1β、IL-8蛋白的表达。确认造模成功后,开始予以相应外用药物干预,连续4周,并分别于用药2周后、用药4周后首先通过肉眼观察大致评估疗效,然后兔耳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p38MAPK、NF-κB、IL-1β、IL-8蛋白的表达。
  结果:一、正常对照组与造模组比较:1、肉眼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兔耳软而薄,透光可,毛细血管网清晰,耳管开口处毛囊口排列规则,分布均匀、细密、平整。造模组兔耳水肿明显,局部变硬、粗糙增厚,透光度降低,毛细血管网难以辨别,毛囊口扩张,可见明显堵塞的黑色角栓,兼有散在红色炎性丘疹和脓疱。2、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兔耳组织表皮结构清晰,表面平整,角质层较薄,排列整齐,未见明显增厚;真皮胶原纤维交错排列,胞质红染,间质可见少量毛囊及皮脂腺等附属器结构,毛囊体积正常、内容物少,毛囊壁未见增生,皮脂腺体积正常,附属器周围无炎细胞浸润;真皮肌层肌纤维平行排列,未见明显增生。造模组兔耳组织表皮结构不清,局部增厚,可见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内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局灶状坏死,胞质崩解,轮廓模糊不清,毛囊体积明显增大,其内出现大量角化物质并扩大成壶状,毛囊壁显著增厚,皮脂腺体积增大,分叶增多,附属器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造模组p38MAPK、NF-κB、IL-1β和IL-8蛋白呈强表达,正常对照组呈弱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组p38MAPK、NF-κB、IL-1β和IL-8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模型对照组比较:1、肉眼观察结果:用药后各组兔耳充血水肿减轻,局部变硬、粗糙增厚较前改善,透光度改善,毛细血管网依稀可见,毛囊口缩小、变平,黑色角栓、丘疹、脓疱明显消退。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各造模组的痤疮皮损均在逐渐好转,且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好转程度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2、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用药后各造模组角质层变薄,毛囊体积缩小,毛囊内角化物质吸收,毛囊壁增生增厚减轻,皮脂腺体积缩小、分叶减少,附属器周围炎细胞浸润减少。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各造模组的组织病理学均在逐渐好转,且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好转程度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p38MAPK蛋白表达检测结果:①组间比较:用药前,各组间两两比较p38MAPK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2周后,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p38MAPK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SA组与夫西地酸组、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2%SA组与30%SA组p38MAPK无明显差异(P=0.449;P=0.606;P=0.807)。用药4周后,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p38MAPK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SA组、30%SA组p38MAPK低于夫西地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3);2%SA组与30%SA组p38MAPK无明显差异(P=0.286)。②组内比较:四个组的p38MAPK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每个组的各时间点间均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NF-κB蛋白表达检测结果:①组间比较:用药前,各组间两两比较NF-κB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2周后,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NF-κB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SA组与夫西地酸组、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2%SA组与30%SA组NF-κB无明显差异(P=0.052;P=0.244;P=0.420)。用药4周后,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NF-κB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30%SA组NF-κB均低于夫西地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SA组与30%SA组NF-κB无明显差异(P=0.518)。②组内比较:四个组的NF-κB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模型对照组用药前与用药2周后NF-κB无明显差异(P=0.109),其余三组的各时间点间均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IL-1β蛋白表达检测结果:①组间比较:用药前,各组间两两比较IL-1β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2周后,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IL-1β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SA组与夫西地酸组、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2%SA组与30%SA组IL-1β无明显差异(P=0.435;P=0.359;P=0.093)。用药4周后,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IL-1β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IL-1β均无明显差异(P=0.129;P=0.611);2%SA组IL-1β低于30%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②组内比较:四个组的IL-1β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每个组的各时间点间均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IL-8检测结果:①组间比较:用药前,各组间两两比较IL-8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2周后,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IL-8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SA组IL-8低于30%SA组、夫西地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IL-8无明显差异(P=0.436)。用药4周后,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IL-8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30%SA组IL-8低于夫西地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6);2%SA组IL-8低于30%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②组内比较:四个组的IL-8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每个组的各时间点间均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通过肉眼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可知本研究采用Kligman法较好地复制了兔耳痤疮模型,有利于后续实验的进行。2、兔耳痤疮模型中p38MAPK、NF-κB、IL-1β和IL-8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可能在痤疮炎症通路中发挥作用。3、模型对照组用药2周后、用药4周后痤疮皮损逐渐消退,组织病理逐渐好转,p38MAPK、NF-κB、IL-1β和IL-8蛋白表达逐渐减弱,提示兔耳痤疮模型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退,且在第4周时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4、2%SA、30%SA、夫西地酸对于痤疮均有较好的疗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痤疮皮损、减轻病理变化,且疗效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5、2%SA、30%SA、夫西地酸对p38MAPK、NF-κB、IL-1β和IL-8的减轻效果均优于模型对照组,提示2%SA、30%SA、夫西地酸均可能抑制p38MAPK/NF-κB炎症通路。用药2周后,三种药物对p38MAPK、NF-κB、IL-1β的减轻效果相当,2%SA组对IL-8的减轻效果优于30%SA和夫西地酸。在用药4周后,2%SA、30%SA对p38MAPK、NF-κB、IL-8的减轻效果优于夫西地酸,但三组对IL-1β的减轻效果无明显差异,2%SA对p38MAPK、NF-κB的减轻效果优于30%SA,但两组对IL-8、IL-1β的减轻效果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1)开发“巯基-烯烃迈克尔”加成反应并应用于新型色谱固定相的合成。(2)评价新型色谱固定相的色谱性能。(3)应用新型固定相进行非线性色谱行为研究。  方法:(1)分别采用硫醇化硅球、苯乙烯基砜为基底和键合相,通过“巯基-迈克”加成反应制备新型色谱材料M-PVS。采用元素分析测定新型色谱材料M-PVS的碳含量,并计算其键和密度。此外,还采用固态核磁共振波谱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表征M-PV
学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血清中FN(Fibronectin,纤维粘连蛋白)、LN(Laminin,层粘连蛋白)、Col IV(Type IV Collagen,IV型胶原蛋白)以及子宫组织中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基质金属蛋白-9)、TIMP-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
学位
学位
目的:使用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后,观察细胞周期、克隆形成能力、细胞侵袭力和Hedgehog通路相关蛋白的改变,初步探索黄芩素是否通过Hedgehog/Gli通路作用于人宫颈癌细胞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常规培育宫颈癌HeLa细胞,使用0、2、10和50μM浓度黄芩素处理 HeLa细胞,检测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噻唑蓝比色法(3-(4,5-Dimethylthiazol-2-yl)-
学位
目的: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 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HCN)是一个发现不久就受到广泛关注的基因家族系列,HCN通道的主要功能是编码超极化激活阳离子流(funny current,If),该电流在各个脏器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窦房结的电生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HCN通道由同源或非同源
泥炭藓湿地作为与大气主要温室气体CH_4和CO_2交换的重要“窗口”,其碳收支状况将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然而,目前亚热带亚高山不同覆被类型泥炭藓湿地的碳收支情况尚无定论。本研究以位于鄂西南典型的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湿地为研究对象,用静态箱法为主要技术手段,对不同覆被类型的泥炭藓湿地CH_4、CO_2通量和温度、水位等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以探明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湿地碳通量的交换特征以及
学位
目的:  对比HIV感染早期患者、艾滋病期患者及健康者三组人群肠黏膜内镜特征、组织病理学及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表达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探讨HIV感染病程中肠黏膜损伤的动态变化过程。  方法:  入组的HIV早期感染者划定为A组、艾滋病期患者划定为B组、健康者划定为C组。用结肠镜直接观察三组人群肠黏膜损伤及病变情况,并采集所有入组人员的结肠黏膜组织,以光镜分析结肠黏膜的组织病
学位
目的:构建大鼠衰老模型,观察头顶一颗珠对衰老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心脏组织病理学形态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头顶一颗珠对衰老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生成器可视分箱,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CON),衰老模型组(D-gal),头顶一颗珠低剂量组(TTM-L),头顶一颗珠中剂量组(TTM-M),头顶一颗珠高剂量组(TTM-H),每组10只。
学位
目的:观察目前已纳入我国医保目录的艾尔巴韦/格拉瑞韦(EBR/GZR)和来迪派韦/索磷布韦(LDV/SOF)治疗基因1b型慢性HCV感染者后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同时分析两种方案对肝脏炎症指标(ALT、AST、GGT、TBIL)、肝脏纤维化指标(LSM、HA、LN、CⅣ、PCⅢ)以及血清IL-17、CXCL10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治疗前后血清IL-17、CXCL10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指标的相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