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林的唐碑唐城,是一千多年前留存下来的壮族的历史文化古迹,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对唐碑唐城的学术问题还存在有一定的争议,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就其中若干历史民俗文化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研究,同时结合上林的其他旅游资源,就发展上林的旅游,促进上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研究意见。本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重点内容是与上林唐碑唐城有关的几个历史与民俗文化方面的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上林县的概况,主要从自然环境背景、社会人文背景和物产资源三个方面进行介绍,这样就能从整体上对上林县有个基本的把握。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唐碑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地理位置、刻制年代、碑文作者等等,并且列出了碑文内容,以方便后面的论述说明。本文经研究后,阐明了“颂”与“碑”、碑与摩崖的区别和联系,纠正了传统看法上的这些名称的混淆。在碑名和碑址校正这个问题上,重点是理清《韦敬辨智城碑》和《韦公阙智诚峒序》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史料分析,提出二者有所关联,但不能混为一谈,先有《韦敬辨智城碑》,后有《韦公厥智诚峒序》,《韦公厥智诚峒序》是宋人据《韦敬辨智城碑》删改而成的。最后,本文从上林的两块唐碑碑文的探索中,发掘出唐代上林地区人民生活的一些风俗习惯,弥补了对唐代桂西南地区民俗史料记载的不足。第三部分是对唐城概况和有关问题的研究。首先是对唐城地理位置的考察研究,本文经研究后认为唐城应有两座,一座就是智城,而另外一座则是“大宅”,并论证了“大宅”也是城堡的理由。接着介绍了智城遗址的情况,从其中的遗物遗迹分布可以描绘出上林唐城的内在布局。最后根据社会调查,记录了当地村民口述和整理出来的几个与智城相关的传说故事,并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了讲述活动中听众与讲述者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是对上林发展旅游的一些对策与思考。本文认为发展上林旅游业,应抓住上林的名山(大明山)、名湖(大龙湖)、名河(清水河)、名碑(唐代两碑)、名城(唐城)、名人(徐霞客在上林的游踪)“六名”大做文章。具体来讲,以名山(大明山)名湖(大龙湖)名河(清水河)为龙头保护和开发上林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名碑(唐代两碑)名城(唐城)名人(徐霞客游踪)为龙头保护和开发上林的人文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