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禺戏剧的生命意识与理性文明的冲突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rabit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禺及其作品的出现,使中国戏剧的内涵和关注的对象开始向深层次挖掘,作品贴近人的灵魂及生存的苦难现场,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其中,《雷雨》、《原野》、《北京人》这三部作品对于中国戏剧史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戏剧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它们的经典性不仅在于作者曹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对人与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力,更在于他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理解以及对人生问题的不断追索与思考,具体来说即是:在人类生存的历史过程中,生命意识与理性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用《雷雨》中一句形象的话来描述,就是人为了自我的生存所做着的“困兽的斗”。文明是社会、历史的进步;生命意识是指人作为生命个体在生存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欲望、情感、理想以及来自生命本身的东西。事实上生命意识是在文明的进步中向前发展和变化的,但是文明作为一种教化,总是趋于精致、规范,而生命总是粗率的,不规范的。理性文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个性生命为前提的,因为它总是以禁锢生命的感性形态,来实现理性的服从。而生命的本能,必须冲破理性文明的束缚,才能为自己争取感性、自由的生存空间。这样,生命意识与理性文明之间的冲突就在所难免了。本文对理性文明的批判,并非是要废弃理性文明,完全否定它们的意义。只是试图通过阐释曹禺的戏剧,结合理性文明发展过程中那些教条的、与人类生命常态发展相冲突的部分,来探讨理性文明对生命的桎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冲突。希望能够找到生命意识与理性文明发展的更好的契合点,为生命的常态发展探索新路。
其他文献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专题与选修专题的设置,以文明史观所选择的历史专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内容选择的基本理念。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单元、中外关联、古今贯
目的探讨分析将氨茶碱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法应用于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应用意义。方法择取的临床治疗资料48例为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浪潮的促进下,政府绩效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一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在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均取得了一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矛盾的突出,“农民工”--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多地受到不同阶层和领域的关注,由“遮蔽”走向“突显”,这一事实也被作家所捕捉写进文
“创造性叛逆”这一术语是法国文学社会家埃斯卡皮最先提出的,指的是译者对原文的不忠实在译文中的反映。比较文学家们将翻译而成的文学作品视为目标语文学的一部分,认为“创造
在我国物权法出台之前,学者对于应不应当确定优先权制度曾经有过激烈的讨论。最终物权法并未涉及优先权制度,主要原因是对优先权的性质认识不够清晰,从而难以确定它的立法定
西藏是青藏高原主体,国内海拔最高的区域。文章以拉萨河流域旁多水库工程及山南地区雅砻、卓于水库工程为背景,主要阐述了高海拔地区深厚卵砾石覆盖层地下防渗墙成槽浇筑施工
某五坐标立卧转换加工中心旋转轴采用力矩电机传动方式,旋转轴的松开及夹紧功能通过液压传动回路实现。在松夹过程中,由于液压系统设计缺陷,导致其动态响应滞后,旋转轴出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