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让-保罗·萨特1955年访华到80年代兴起的“萨特热”,存在主义在中国学术界早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这股研究热潮尚未完全退去,2005年又迎来了萨特诞辰百年。国内外涌现出一批纪念性文章,有柳鸣九先生为《萨特研究》所作的序“给萨特以历史地位”、黄忠晶的《百年萨特》、里夏尔丹的《千面人萨特》。通过回顾萨特寻求绝对自由的一生,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萨特的思想,充分肯定了其历史地位。总体而言,褒多于贬。萨特的存在主义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与二战后满目疮痍、经济凋零的残酷现实有关,其精神力量真正地影响了一代人。
萨特的哲学思想深深浸透于其文学作品之中。他的小说、戏剧、评论都无一例外地为其哲学体系服务。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戏剧凭借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优势,更易于调动观众情绪,引起共鸣,从而达到教育和审美的目的。为了突出萨特戏剧家的地位,江龙教授大胆提出:作为哲学家的萨特把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主义通俗化、大众化和功用化,没有体现出一个哲学家的真正价值;相反,作为文学家的萨特,却绝对是一流的戏剧家,戏剧内容的哲理性、戏剧标题的寓意性、戏剧冲突的复杂性是萨特戏剧明显区别于其他戏剧的显著特征,也是作为戏剧家的萨特对世界文学的重大贡献。
本文的研究共分两章,第一章首先从法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入手,分析了存在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然后从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涵,即:如何理解“存在先于本质”?如何理解“偶然性”?“他人即地狱”的观点由何而来?萨特的自由观具体包涵哪些概念?
第二章在分析了戏剧与小说的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禁闭》、《死无葬身之地》和《脏手》这三部剧本,深入研究了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戏剧表现。首先,通过对于独幕剧《禁闭》的扼要分析,深刻揭示萨特的哲学思想在文学创作上的具体表现。萨特的戏剧创作风格是独特的,戏剧实践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禁闭》这部作品无论就其形式而言,还是就其内容而言,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作者一贯主张的悲观主义哲学主题。这部作品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其哲学思想的精髓。其次,从哲学和伦理学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萨特的情境剧《死无葬身之地》。一方面,这部作品在表现自主性选择的人生观的同时,强调了世界荒诞性:另一方面,这部作品表现了作者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的部分思考:人必须自由地选择,以获得区别于物的存在意义;人必须道德地选择,在自身以外寻求一个实现特殊理想的道德目标,以体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总的说来,萨特的全部著作都明确地表现一个双重的主题,即对人类生存状况和个人自由的哲学与伦理学思考。萨特没有撰写过任何伦理学专著,但其学说浓郁的伦理色彩是评论界予以公认的。最后,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解析了《脏手》:1.萨特的政治观点;2.萨特的自由思想在剧本的具体突现;3.从现象学的角度探讨萨特在剧本中现象学理论的实践。
结论部分,客观地评价了萨特的哲学思想及其文学创作:作为存在主义的旗手,萨特在法国的哲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给文学创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空间,而他的戏剧创作为读者进一步理解萨特提供了一个更为理想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