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中国社会迎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但也伴随而来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比如社会分化,贫富差距过大等,尤其是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和广告宣传方式的变革,各种“鄙视链”的出现更是放大了这种差距。营销人员也试图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贩卖焦虑”,刺激消费者采取自我控制行为,向优秀他人靠拢。但是在阶层固化、人们越来越“佛系”的背景下,这种刻意营造的比较差异真的会对消费者产生积极影响吗?以往社会比较领域的文献大都是从改变比较对象特质的视角切入,关注比较差异对消费者行为的单一负面或正面的影响,有一定的片面性,且缺乏论证对消费者自控行为影响的直接证据。本文就以思维聚焦方式为切入点,结合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阐释了比较差异对消费者自控行为的影响。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实验1探讨了不同思维聚焦方式下比较差异对消费者自控行为的影响;实验2采用不同的因变量测量方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实验3则进一步探讨了自我接纳的调节作用,并对整个研究模型进行验证,以增强本研究的可靠性。研究发现:(1)思维聚焦方式会调节比较差异对消费者自控行为的影响;在过程聚焦的情况下,相比于无比较差异的消费者,面临比较差异的消费者有更高的自控行为;结果聚焦的情况下则相反;(2)自我效能感在这一影响机制中起到中介作用;(3)自我接纳对这一机制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高自我接纳水平的情况下,比较差异和思维聚焦方式对自控行为的交互作用不再显著,采取任何一种思维聚焦方式,比较差异均会提升消费者的自控行为。研究结论证明,采用不同的思维聚焦方式,比较差异会对消费者的自控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本研究整合了比较差异对消费者自控行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丰富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并且提供了思维聚焦方式和自我接纳两种减弱社会比较负面后果的方式手段,有助于消费者保持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和行动水平,也为企业更好地使用社会比较这种营销手段提供合理可行的建议。